幸福媳妇成长记音乐|记我的一次音乐教研成长经历

一次挑战传统课堂发声练习的尝试
——记我的一次音乐教研成长经历
朝晖初中 金丽娜
案例背景:
2009年4月下旬,区优质课评比紧张地进行着 。按照比赛的要求,我们提前一周拿到了借班上课的内容:八年级15册第四单元《猎人合唱》 。
教案设计和试教的过程被浓缩在短短一周之内 。虽然之前自己的教学中也接触过这一单元,但当时设计的是欣赏课,而这次比赛要求设计以学唱作品为主的唱歌课 。如何导入新课以及是否使用发声练习成了一开始构思的重点 。
案例描述:
第一次设计:
自从新课改以来,练声曲就很少进入我们的歌唱课堂,所以我首先设计了一堂没有发声练习的唱歌课 。试教下来发现几个问题:整堂课学生都在努力地学唱,可是结果却事倍功半 。因为没有经过发声练习,学生的嗓子没有很好打开,歌唱的声音状态和音色都受到影响,无法自信、有感情演唱歌曲;歌曲后面有几处难点的解决较麻烦,和谐演唱二声部的目标也未能达成 。
二声部谱例:


第二次设计: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又设计了一堂由节奏导入的唱歌课 。就是将作品难点旋律的节奏型加以提炼,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用节奏打招呼:即边用手打拍子边喊出“嘿”)的形式开始新课 。

虽然这一次使歌曲的难点节奏得到了很快解决,学生通过前面的边节奏边“嘿”嗓子也相对打开了,看似学生都在认真投入节奏练习中了,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自己熟悉的学生来说还是显生硬、枯燥了些,尽管他们也在积极努力地配合着我 。于是我脑海中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是面对借班上课的学生呢?完全陌生的学生也能够这样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吗?
第三次设计:
如何能够自然地引入新课,又能让学生觉得快乐,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呢?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 。既然已经搬出了歌曲难点的节奏型,何不把旋律也加入其中呢 。在临近比赛的前两天我突然想到这点 。我还是选择了发声练习 。我决定要进行一次基于传统课堂发声练习的新的尝试 。
于是在原节奏型的基础上我加上了歌曲第二部分的主题旋律:

以及双声部中上声部旋律:

然后根据借班上课学生与老师互为陌生的特点,我给这几条旋律编了歌词,而不采用传统练声曲中的母音,师生互动打招呼的形式类似于部队里战士的“拉歌”,按照这样的考虑我设计了以下发声练习曲:
在熟练应答的基础上随调性的转变而不断变换自己的音调,从而达到练声的目的 。
比赛那天,我将这一想法付之于行动,跟借班的学生一起开始了互动 。由于歌词里面唱到了自己的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随着不断变换的调性用响亮的歌声跟我回应 。这一次我感受到了之前试教过程中从未感受过的这种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自信 。这种师生间的充分信任一下拉近了学生和我的距离 。他(她)们的积极回应同时又调动了我的兴趣,我更加积极地、满怀信心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 。在对歌剧的演唱形式和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作初步了解之后,整堂课在轻松、快乐地气氛下进入学唱的主题 。因为有了之前对学生的信任,学唱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听辨、去模唱,学生也很认真地去做,学得很快 。再加上一开始练声曲中难点的解决使后面歌曲学唱中的难点也都迎刃而解 。因为有了对练声曲中上声部旋律的感觉,学生很快掌握了低声部与二声部的学唱,并能较和谐地将其唱出 。在欢快、爽朗的歌声中,师生的共同表演将本堂课推向了高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