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关于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一) 本次调查的目的 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 , 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 , 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 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
(二) 本次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磐石市最大的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1194名在校生 。他们分属三个学年段 , 其中初一新生8个班 , 392名学生;初二8个班 , 427名学生;初三8个班 , 375名学生 。当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总计538人 , 占学生总数的45.1%其余为周遍农村农民子女 , 占学生总数的54.9% 。学生分别来自镇内工人子弟小学、镇一小、镇二小和四个村级小学 。
(三) 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
(四) 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 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
2. 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2007年8月30日
二 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 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 , 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比如 ,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 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 , 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 发展个性 ,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上述种种 , 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 , 这就是: 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 , 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 , 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 , 在教师的引导下 , 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 , 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 ,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 , 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 , 都能够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 无时不有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课程标准规定 ,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 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