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实践与创新活动方案( 五 )



首先、优化教室环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良好的教室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室的墙壁一角精心设计了能充分体现本学科特点的橱窗,给学生创造一块学习的“小天地” 。橱窗内排列有序地挂满了历届学生制作的一些小作品,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色彩艳丽的小手帕、小枕套、绣花鞋垫、绣花靠垫、绒绣挂件、绒绣风景画等 。学生一进教室就会被橱窗里那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学生作品所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赞美声连连不断,教室里的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 。学生个个享受到了这样优美的环境,将是他们学习的新天地,在这个新天地里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正如学生在小结中写道:“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劳技中心,看着这些精美的作品,激起了我的创造欲望 。”而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好奇心是人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到兴趣的一种心理活动 。好奇心是人们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天然本性,它是学生渴望获得新知识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萌发阶段,学生只有在这充满兴趣的活动中,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

其次、营造课堂氛围,活跃思维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趣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心理情绪对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 。人在轻松、愉快的思绪下思维活跃,会自在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如我在《作品设计》教学时,我出示一幅“小猫头”的花样图,让学生“一图多想”,“你打算用什么针法来绣制小猫头的轮廓线”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讨论后,有的学生说“用别梗绣小猫更秀丽” 。另一个同学说“用辫子针绣小猫更乖巧” 。第三个同学站起来说,“小猫天性受人宠爱,应该用珠宝针来绣更能体现小猫的活泼可爱” 。整个过程,我始终微笑着听同学们的辨论,对于那些哪怕不着边际,异想天开的问题,也没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是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及时鼓励,以保护他们创造的火花,然后我出示预先用不同针法绣制好的小猫头作品,让学生去欣赏、去探索、去体验 。一个知识点就在这样一个氛围中解决了 。因为我们都知道创新意识的培养,乃至创造性的学习,对学生来讲,不在于这个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曾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这个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学生来讲是否是新的 。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也就逐步培育了创新意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