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实践与创新活动方案( 六 )



二、尝试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尝试,是指教师对学习内容不急于讲解、传授,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试探性地操作中获得直接体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 。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学生通过再次实践尝试,探求规律,自己掌握操作方法,进行有意义的创造 。

例如,我在授刺绣基本针法时,首先利用教材上的插图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看图的本领上,通过学生自学、尝试实践,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师生共同归纳出针法操作图即这种针法可分解成几个动作?每个动作是什么?出针、落针的位置在哪里?关键是哪一步动作?学生学会了这种看图方法后,在学别的针法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然后学生在学会看图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尝试,通过两次尝试实践,大多数学生的针法较正确,但针迹还不够完美,少数学生的针距太大了 。面对学生存在的错误,我通过录像演示和实物对照,让学生仔细观察钟法的正误对比,任由学生大胆地说,大胆的尝试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静观其变,发现在掌握新知识中存在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示范,客观地作出评价,使学生感受到在尝试所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再指导学生由易到难的针法练习 。这样通过学生几次亲自下水,在实践中学会真正捕鱼的方法,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 。

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尝试实践能够克服以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耳口相传的教学弊端 。所以,尝试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手脑并用,创新意识得以激发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

三、激发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需要掌握多种外语工具,于是他就对英、俄、德、日四种外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需要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人的兴趣也就随之不断发展 。其实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 。俗语说,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人不乐意干的事往往干不好 。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 。因此,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 。所以,在教学中我设法挖掘激“趣”因子,让学生以“趣”乐学,萌发创新意识 。

创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