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验课题|海淀区实验小学语文情境课题结题报告( 二 )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引发出各种问题,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理论上的梳理和认识
本课题中牵涉两个核心概念,首先是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是问题情境 。对于这两个核心概念的认识可以说是各式各样,我们在研究中没有盲目屈从于某个理论解释,而是通过实践去研究,去论证,得出我们自己的认识 。
1、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
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经过认真梳理和筛选,对于自主学习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类:
(1)意识论 。
这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只是一种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意识 。没有具体方法可以掌握,其能力的培养是意识的唤醒 。
(2)品质论 。
这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是在训练中逐渐形成的,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品质的强化 。
(3)过程论 。
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建构主义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他们认为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单个学习片断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交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
(4)横纵论 。
这种观点不是单个层面去看自主学习,而是从横、纵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概念,从横向看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从纵向看是指从学习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 。
经过印证,我们认为自主学习的定义更趋向于横纵论,自主学习是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独立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完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动力支配性等人之特性和情感特性特征 。
2、对问题情境的认识 。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以往的问题情境认识基本上停留在以下层面上:
(1)手段代替定义 。
许多观点从使用的角度对问题情境进行定义,例如有些认为从课题质疑就是问题情境 。这样就使问题情境的定义相对狭窄,定义的衡量功能也被弱化了 。
(2)特性代替定义 。
许多论述中对于问题情境的定义只是对其所带有的特性的总结,例如,有些观点认为问题情境就是要带有吸引性,还有的认为问题情境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性 。这样的定义是单个特性被放大,很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误区 。
(3)经验代替定义 。
这样的情况多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教师让学生浏览过课文提出诸多问题,在其中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为焦点问题,借此牵引学生整个学习行为 。第二,教师从师者的高度提出一个问题,在学生中产生一个共鸣,让它成为研究中心 。以上的过程被定义成 问题情境,而这个过程只是来自教师自己的经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