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验课题|海淀区实验小学语文情境课题结题报告( 四 )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实现原有的认知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习材料的意义被充分地揭示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心向,从而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我们认为有如下一些基本策略 。
1、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境 。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才更有价值,所以贴近学生的认知生平来创设问题情境,更容易让学生的探索行为有所依托,可以找寻相关的生活实际来作为解决途径的方案 。例如在讲北师大版第12册教材中《大自然的秘密》一文时,教师利用课文的背景资料创设情境 。学生所提出的 为什么人去救海龟,海龟还受到如此大的伤害 问题,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许多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知识储备相映衬 。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学生在理解本文主旨时,思维便有了一定的深度 。如果这篇课文换成对低年级讲,教师还如此创设情境,中心问题不但不能出现,无论教师如何降解,学生对课文的主旨也是理解不了的,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 。
2、选择有利因素,多渠道创设问题情境 。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善于选择有利因素,多渠道创设问题情 。所谓有利因素就是有利于催生学生有价值的问题的因素都可以利用,使问题情境建构在所有与学生学习起到催化、优化的因素之上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第九册教材《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时,正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而且高年级学生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感兴趣的人也较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利因素,营造问题环境,让学生从普通人的求生角度出发去思考为什么情况如此危机,伯瑙德夫人一家没有想逃跑的?
多渠道指的是教师不要拘泥于单向思维,受定式影响要开拓思路,从不同角度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北师大版第12册教材中《大自然的秘密》一课,可以利用课文的背景资料创设情境 。而北师大版第12册教材中《献你一束花》一课,就可以从课文的内容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
3、抓住语文特性符合学科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
所谓抓住语文特性符合学科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抓住学科的特点,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充满语文气息,区别于数学、科学等学科的问题情境的营造 。例如: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这一课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开头就利用作者成名的回忆假设出一段故事:一位成名的音乐家,全世界都问其大名,但是有一天一位采访人员问他最感谢的人是谁时,万万没想到这个人不是父母、不是同学、也不是朋友,而是一个耳聋之人 。这段故事充满文学意味,而且其中设置了悬念,这样语文气息浓厚的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的问题自然就会产生,一个耳聋人有什么特殊之处让这个平凡的人成为全世界闻名的音乐家?这样的故事来源课文,有悬念性,言简意赅尽显语文的魅力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小学英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研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小学英语个人研修计划书怎么写
- 工作计划|小学二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模板2022
- 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小学范文
- 工作计划|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怎么写2022
- 工作计划|小学生寒假计划模板怎么写
- 工作计划|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期范文
- 工作计划|2022小学财务工作计划报告范文
- 工作计划|小学班主任2022工作计划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