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验课题|海淀区实验小学语文情境课题结题报告( 六 )


(2)辩论法 。
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是使矛盾直接外化的有效方法 。例如:北师大版教材第九册《黑孩子罗伯特》文中,有这样一段内容:罗伯特点了点头就赶紧转身跑出了教室 。一出教室他的泪水就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 。他怕老师再多问两句自己就会改变主意 。他是多么喜欢那架F15呀!可是他也很怕丽莎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 。想到F15,想到丽莎,他一路伤心地哭着回了家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罗伯特捐钱以后为什么哭?总结学生发言观点有二,一是心疼自己的钱,二是为了丽莎而伤心 。教师顺势而导组织学生展开辩论 。正反两方的辩论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所营造的情境,这样关于罗伯特善良本质的认识就水到渠成了 。
(3)表格法 。
有些课文的矛盾之处并不在于一个点上,而是存在于课文情节推进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如果分解去看,那么矛盾之处很难产生,如果教师借助填表等方法使矛盾在直观效果中凸现出来,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自然就会产生了,《一枚金币》一课就是典型的例子 。教师在让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时,给出表格(表格如下),通过填表的方式总结出主人公面对金币被丢到火炉之后的不同表现,前两次都是笑着走开了,而最后一次反映非常激烈,填表之后,再让学生质疑,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纵观青年人的表现直到发现他最后的表现迥于前两次,立刻质疑为什么他最后一次受不了,而前两次是笑着走开了? 。通过表格直观的显示,直接把文本的矛盾点外化,从而使学生抓住文本的要害提问质疑,这样的质疑也是有效的 。

起 因
父亲让儿子去挣一枚金币
经 过
金币的来源
父亲的举动
儿子的反应
第一次
母亲给的
扔进火炉
笑、走开
第二次
自己挣的
扔进火炉
又笑、走开
第三次
自己挣的
扔进火炉
受不了
结 果


3、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
多媒体技术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形象逼真的环境,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营造问题情境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在我们的研究中没有刻意研究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而是对多媒体创设情境要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如下的结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