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一中:百年名校的课改新路( 六 )
对于每一位新进校的教师,学校都会为其制定“334”三个阶段的十年发展规划,青年教师经过第一个3年发展,要在讲台上立得住,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经过第二个3年发展,要求他们能在某些方面崭露头角;待到第三个阶段,要求他们用4年时间,成为教坛新秀与教学能手 。
“知识分子如果不学习,就会变成常识分子 。尤其对青年教师而言,他们必须不停地进步,不停地自我突破,才能融入到整个学校‘向上向前’的文化氛围之中 。”王允山如是说 。
可喜的是,近年来,学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从他们入校之初便为他们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师傅”,通过传帮带,提升他们的教学实力,很多青年教师在短期内便已经崭露头角,成为学校教学队伍的主干力量 。
杜建亭2011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来校,刚进校就与学生打成一片,每天与学生吃住在一起,两年内,在无数次听课与不断摸索、试错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去年已经担任高一年级班主任,在期末评比中,他所带的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在15个普通班中,仅有4个班级获此殊荣 。
地理教师乌日娜,2003年来到呼市一中,历经10年磨砺,现在顺利“出段”,成为学校地理教研组的骨干成员 。
……
青年教师积极学习的姿态让不少老教师也感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从而促使他们也不断学习 。学校里,学习的风气一浪高过一浪 。与此同时,学校还为教师提供舒心的服务,教师的幸福指数连年飙升,大到给教师提供多种外出培训机会,小到每周为每位教师提供10斤有机蔬菜,许多举措都让教师感到“心暖” 。
“既无后顾之忧,又有前行的动力,在这里感觉很幸福 。”一位教师由衷地说 。
如今的呼市一中,大踏步地走在培养阳光学生、建设和美校园、实现教师幸福的路上 。虽然有些教学设计尚有缺陷,有些课堂结构还有待研磨,有些理论还有待深化,但他们正在做和已经做了的工作,彰显着他们对学生成长的关切,蕴藏着他们对幸福教师的渴望,也饱含着他们对学校走向辉煌的期待 。
“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作为校长,真正理解、实践‘以人为本’在当下的时代肯定会有困难,但我想,一所学校的校长一定要有这样的思想,并且把它变成自己和教师的职业操守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坚持‘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幸福人生’的价值追求,通过顶层设计、系统思考、有效组织、重点突破,让所有生命在百年一中更加绚丽地绽放 。”汤俊文如此展望呼市一中的未来 。
采访人员手记
在呼市一中采访的3天里,我们不停地被感动、被震撼着 。
在教育并不先进的内蒙古勇于改革、乐于改革,敢于直面和克服改革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在生源不理想的情况下逆水行舟,把所有学生培养成阳光、向上、大气、有思想的优秀毕业生,这就是呼市一中的魅力 。
推荐阅读
- 跨越百年美丽读后感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600字
- 管理百年读后感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 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
- 《百年孤独》读后感
- 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
- 读百年孤独后感
- 百年孤独读后感1500字
- 百年孤独英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