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一中:百年名校的课改新路( 二 )


“别人的生源基础好,这个咱学不了 。但那些前沿的理念和做法,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来尝试 。”张浩韫说 。
2003年,在借鉴的基础上,呼市一中开始了“学案教学”的第一步尝试 。当时所谓的学案,与今天我们认识的导学案还有所差别,编写学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上课流程进行最大限度的预设,包括每一个环节怎么去教,上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出现问题如何解决……所有的细节都需要在其中体现出来 。每一本学案,实则是一部详细的课堂教学操作手册 。可想而知,学案编写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
“往往一写就是又满又厚的一本 。”一位老教师说 。
尽管编起来煞费苦心,但学案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路径也更清晰,学习效果有目共睹 。
改革的脚步一直向前迈进 。2007年,呼市一中骨干教师去多所课改名校游学归来,开始了更进一步的探索 。
“以往的学案,毕竟还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写,当我们看到别人的高效课堂之后,我们认为,必须更进一步放大学生的‘学’,并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张浩韫看来,以前大家对学案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
由此,呼市一中也开始了由学案教学向导学案教学的过渡,这一过程的完美收关,也标志着“学生第一”这一办学理念的真正落地 。
2011年,原任呼和浩特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的汤俊文开始担任一中校长,在为一中教师辛勤工作、学生高强度学习感动的同时,他陷入深深的思考:如何让学生轻负担、高质量学习,从而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如何让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体会到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经过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组织各级教学人员讨论、多方座谈,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必须深化改革、全面改革;必须在高效课堂建设上有突破,在管理体系、组织结构上有变革 。由此,汤俊文创造性地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导·学·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 。
导,包括学案导学、问题导思、疑难导讲、主干导练 。学,包括课前自学、小组互学、班级群学、课后固学 。评,则包括个体自评、小组互评、班级群评、教师点评 。
在“导·学·评”教学模式的主要建构者之一,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政治特级教师王允山看来,“四导”是新型课堂模式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着力点,“四学”是新型课堂模式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点,四评是新型课堂模式中教与学质量的保障点 。
“‘导·学·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它对学生在学习方式的改进、自主发展愿望的增强和学习力的提升以及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结果 。”王允山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