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傅永列传》原文及译文
《北史·傅永列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
原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
注:让:责备 。露布:公开的文告 。
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 。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 。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 。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叔父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 。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
全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国,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高祖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为傅修其耳 。”自东阳禁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民 。父母并老,饥寒十数年 。赖其强于人事,戮力佣丐,得以存立 。晚乃被召,兼治礼郎,诣长安,拜文明太后父燕宣王庙,赐爵贝丘男,加伏波将军 。未几,除中书博士,又改为议郎 。转尚书考功郎中,为大司马从事中郎 。寻转都督、任城王澄长史,兼尚书左丞 。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建武将军、平南长史 。咸阳王禧虑肃难信,言于高祖 。高祖曰:“已选傅修期为其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 。”肃以永宿士,礼之甚厚 。永亦以肃为高祖眷遇,尽心事之,情义至穆 。萧鸾遣将鲁康祚、赵公政众号一万,侵豫州之太仓口 。肃令永勒甲士三千击之 。时康祚等军于淮南,永舍淮北十有余里 。永量吴楚之兵,好以斫营为事,即夜分兵二部,出于营外 。又以贼若夜来,必应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永既设伏,乃密令人以瓠盛火,渡淮南岸,当深处置之 。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然之 。”其夜,康祚、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永营 。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祚等奔趋淮水 。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之火而争渡焉 。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擒公政 。康祚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公政,岐州刺史超宗之从兄也 。
时裴叔业率王茂先、李定等来侵楚王戍 。永适还州,肃复令大讨之 。永将心腹一人驰诣楚王戍,至即令填塞外堑,夜伏战士一千人于城外 。晓而叔业等至江,于城东列陈,将置长围 。永所伏兵于左道击其后军,破之 。叔业乃令将佐守所列之陈,自率精甲数千救之 。永上门楼,观叔业南行五六里许,更开门奋击,遂摧破之 。叔业进退失图,于是奔走 。左右欲追之,永曰:“弱卒不满三千,彼精甲犹盛,非力屈而败,自堕吾计中耳 。既不测我之虚实,足丧其胆 。存此足矣,何假逐之?”获叔业伞扇鼓幕甲仗万余 。两月之中,遂献再捷,高祖嘉之,遣谒者就豫州策拜永安远将军、镇南府长史、汝南太守、贝丘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高祖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