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工作总结|2011年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 二 )


1.2、 备课与教案情况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各项准备工作的总称,备课是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和前提,备课包括:依据课标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与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完成课时教案 。我们在检查中查看了218名教师的教案,初中的中考科目教师能够按课时认真备写教案,能够贯穿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格式较规范,教学过程详细 。但是有82名教师教案过于注重知识的条理,知识本位思想较浓,忽视了活动的安排 。还有36教师的教案备写简单,尤其是中考和教学质量监测涉及不到的科目教案备写普遍简单 。
1.3、 作业(量)及批改情况
就检查的初中来看作业量适当,毕业年级考试科目
的作业相对多一些 。文科类科目比理科类科目作业量偏少,作文基本能够按要求布置批改;非中考科目作业量普遍偏少,有的甚至没有课外作业 。

初中的中考科目作业能够及时全批全改 。
1.4、 课堂教学情况
在检查中我们随堂听课共218节课,从听课情况来看,有200名初中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语文、历史课让学生把教学内容改编成故事、课堂剧的形式进行讲述或表演,避免了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深化了课程资源内容,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运用录音机、投影仪、小黑板、自制卡片、挂图等辅助教学设备服务于教学 。一种自主探索、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平等对话、民主教学的课堂氛围正在形成,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或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法在逐渐消失 。但是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
1.4.1、 课前准备方面的问题 。一是不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不注意学生课前预习良好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是教师没有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标,教学目标不具体,内容不熟,环节不明,层次不清,板书零乱,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是不带尺规,造成画图有误,无法解证 。
1.4.2、 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态度不端正,备课不认真,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过于形式化,学生分组讨论缺乏明确的分工和目的性,流于形式,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和思考性,停留在浅层次的水平上,同时学生回答问题普遍是在课本上找出整段现成的句子,不加归纳和总结,缺乏思维力度,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
1.4.3、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的问题依然存在,处在一个信息封闭的环境中,教师虽有热情,但方法单一,实效性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