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工作总结|2011年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 三 )


1.4.4、 农村初中教师结构不合理,教非所学问题突出,初中非中考科目教师,由于受学科专业知识水平的局限,教师不能准确的把握教材的实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
1.5、 实验管理与开设情况
各学校都开设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课,但没有专职实验员(兼职),检查中发现,实验室、仪器室还存在脏、乱现象,管理不到位 。
(1)由于有个别教师存在懒惰思想,导致现有的教学仪器设施利用率偏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
(2)由于兼职实验员业务不熟,导致实验效果不佳 。
1.6、 教学评价情况
目前的教学评价仍以单一的考试为主 。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单就考试而言,从《学生的素质教育报告册》中发现操行评语中简单陈述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从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
1.7、 活动课开设情况
由于受5天工作日影响,加之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个别学校虽开设活动课,但安排随意性大,活动课无计划,无教案、无检查、无记录 。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实际安排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活动 。
1.8、 教研活动情况
乡镇初中根据规模大小,设有2个(文科、理科)、3个(文科、理科、综合)和6个(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微、政史地、音体美)教研组 。
各教研组按照《教研工作手册》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教研计划,有活动安排 。乡镇初中文、理、综合教研组由于涉及学科多,活动安排不够具体 。学期末也有总结,但质量不高,不能通过总结来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没有真正达到总结的目的 。
各教研组活动还是停留在集体学习、相互听课、评课等层次上,教研活动一般两周活动1次,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不能与教学有机结合,教师积极性不高,许多教研活动都流于形式,实效性较差 。
2、 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个别学校的教学计划不规范,质量不高,内容空泛,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和必要措施,形式化问题严重 。
个别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缺乏必要的讨论、研究,领导把关不严,计划简单、粗糙,操作性差,难以做到立足本校,有的放矢 。
个别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形同虚设,部分栏目空白,填写不规范的现象存在 。
原因:一是学校对教学计划的纲领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凭经验办事,凭感觉管理,随意性大 。
二是学校对教学计划的检查责任不明,没有落到实处,粗枝大叶,只看有与无,不管质与量 。
2.2、部分教师课前准备不认真、不充分,问题较多,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
教案搬家已成为极个别现象 。学校对教师教案的检查只看有或无,对教案的质量没有做评语要求;极少部分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