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4篇( 二 )


2、营造音乐氛围 , 激发学生想象 。
音乐是抽象的 , 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 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 , 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 , 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 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 , 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 , 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 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 。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 , 一味让学生体会 , 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着就需要老师的牵引 , 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 , 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 , 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 , 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 , 教师轻声启发:夜 , 静悄悄的 , 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 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 , 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 个个身临其境 , 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
在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中 , 也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音乐 , 学生诗歌朗诵中配上音乐 , 会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美术绘画过程中尝试去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等等 , 让音乐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回响 。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 。音乐教学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 , 创造了一种有节奏 , 有形象 , 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 。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 。他们的表现欲望会被激发出来 。
3、 通过音乐游戏、舞蹈 , 激发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 , 以情引动 , 以动助学的 。在教学过程中 , 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 , 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 , 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 , 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 , 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如在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教学中 , 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 , 年龄较小 , 我运用设置情景 , 曲后表演的方法 , 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 , 感受音乐 , 发挥其主体作用 。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 , 让小朋友带上头饰 , 自由发挥想象力 , 表演小麻雀、小花猫的走路动作 , 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麻雀、小花猫有礼貌的一面 。表演结束后再问:我们该学习小麻雀、小花猫的什么品质?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