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4篇( 五 )


二、培养兴趣 , 调动参与
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 , 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 , 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 , 体会不到参与之乐 , 思维之趣 , 成功之悦 。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 在进行视唱练习时 , 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 , 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 。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 , 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 , 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 , 反复练习直到学会 。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 , 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 , 课堂气氛很不活跃 , 甚至没有兴趣 ,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及时评价 , 积极参与
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对素质好的学生 , 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 , 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 , 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 , 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 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 , 他歌唱得不好 , 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 , 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 , 以后还要多练 。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 , 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师的帮助下 , 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
总之 , 《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 , 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 , 提升了教育理念 , 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 , 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 , 指导教学工作 , 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 。读了此杂志 , 让我感触很深 , 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 。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3篇在我认真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后 , 使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深刻的认识 , 
书中详细阐述的教学反思 , 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 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 , 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 , 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 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 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如果没有反思 , 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 , 教师像工人 , 学生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 。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 , 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 , 修改自己的短处 , 扬长避短 ,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