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北大演讲全文( 六 )


私人部门也在加紧工作 。例如 , 美国黑石公司的主管斯蒂夫·施瓦茨曼正在资助清华大学模仿罗德奖学全(Rhode、Scholarship)的一个新项目 。
“你不需要登上飞机才能成为公民外交官”
今天 , 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正在中国学习 。以来自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罗亚尔为例 , 她参加了纽约大学在上海的项目 。像我一样 , 罗亚尔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 。她母亲做两份全职工作 , 而她父亲晚上工作以维持他们的家庭 。谈到她在上海的经历时 , 她说:“这座城市充满韧性 , 它激励我完成所有我能做的事 。”
还有来自华盛顿大学的腓力门·海尔 , 他还是孩子的时候 , 他的家人作为厄立特里亚难民来到了美国 。谈到他在中国学习的经历时 , 他说:“在我们进入公民外交的新时代之际 , 留学是人民间交流的一种强大工具 。”
“一个公民外交的新时代”一一我想不出比这更好的说法了 , 因为这正是我正在谈的 , 那就是普通公民走向世界 。
正如我经常对美国年轻认说的那样 , 你不需要登上飞机才能成为公民外交官 。
我告诉他们 , 如果你在家里、学校或者图书馆能上网 , 只要几秒钟 , 你就可以被带到世界任何地方 , 遇见来自每个大陆的人 。
这就是为什么我每天都要发一篇旅行博文 , 里面有我这次中国之行的视频和照片—因为我希望美国的年轻人能成为这次访问的一部分 。
这确实是技术的力量—它打开整个世界 , 让我们接触到以前根本难以想象的思想和创新 。这也是为什么信息和思想在互联网上、并通过媒体自由流动是如此重要 。
因为那是我们发现真理的途径 , 那使我们得以了解我们的社群、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世界到底在发生着什么 。
那也是我们何以决定哪些价值观和思想是最好的—通过有力地对它们提出疑问 , 进行辩论 , 倾听各方观点 , 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
相信我 , 我知道这是一个令人困惑而沮丧的过程 。有大量来自我们媒体和公民的质疑和批评 , 而我丈夫和我位于接收端 。这并非易事 , 但我们认为它的重要无可取代 。
因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 , 当所有公民的声音和观点都能得到倾听之时 , 国家会变得更加强大和繁荣 。
正像我的丈夫曾说过的 , 我们尊重其他文化和社会的独特性 。然而 , 就自由的表达自我、选择自己所崇拜的东西 , 以及享有信息公开而言—我们相信那是地球上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