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演变|元宵节的古代历史演变于现代发展( 三 )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印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 。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元宵节的古代历史演变于现代发展】
推荐阅读
- 美丽的中国我的中国梦读后感
- 美丽的中国读后感
- 美丽中国读后感
- 团队精神读后感
- 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
- 中国百合班的故事读后感
-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 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
- 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
- 中国通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