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四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二)
目前 , 在国内企业当中盛行着一种历史继承下来的文化劣根性 , 那就是‘结果导向’ , 我们并不是说结果导向这句话有问题 , 也不是说关注结果不对 , 事实往往是这样的 , 领导关注的是结果 , 而非成果 , 是结果而非过程 。其实从辩证的角度去看 , 失败的结果和没有绩效的结果 , 其缘由都是因为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失误造成的 。而当今的领导们、管理者们 ,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 , 往往将责任归咎到下属身上 , 领导不承担责任 , 管理者也不承担责任 , 最后的结果是:失败是理所当然的 , 国家和企业都成了失败的最后买单人 。那么谁应该对成果负责 , 我可以告诉大家 , 管理者对成果和绩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成果和绩效负责 , 国家机构的管理者对国家的成果和绩效负责 , 那么谁是企业和国家的管理者呢?只要是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长处 , 并产生了外部环境满意的成果和绩效 , 无论他职位多么低下 , 都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只要是管理者 , 无论身处何位 , 都必须卓有成效 。我们非常清楚 , 中华历史文化经过了5000年 , 历史传承下来了伟大灿烂的文化 , 但也孕育出我们认为目前国家及企业的文化劣根性:浮躁、投机取巧、思想僵化 ,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几个小问题 , 其实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企业发展根基 。我们有值得国际社会尊重的企业吗?费尔先生通过长期的卓有成效的企业治理(主要是四个方面) , 给美国人留下了一个让世界尊敬的企业-贝尔公司 , 然而我们的企业呢 , 1900年以后成立的企业 , 有几家健在?是王守义十三香 , 还是国窖1573?
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我能做什么?我所能创造的成果是什么?而不是我不能做什么 , 我不能创造什么成果 。反之 , 考虑用人时 , 应该着眼于机会而不是问题 ,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考虑的是一个面 , 而不是一个点 , 要卓有成效就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上司、同事、下属等的长处 , 而不是别人的短处 , 只要是这种短处和不足不对成果产生影响 , 则可以不考虑这种不足 。
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大多都很浮躁 , 我们就拿企业内训来说 , 这是一个企业必须长期坚持做下去的工作 , 对培养企业后备干部和树立企业管理正向价值观有着非党巨大的价值 , 然而在很多企业里 , 这项开支被认为是浪费公司财物的一项工作而被抹去 。还有就是企业管理标准化的问题 , 在目前国内企业 , 还没有哪家企业敢说 , 自身在企业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方面达到世界同行业的水平和高度 。类似以上两个重大的问题还很多 , 都被中国的很多企业家甚至管理者给否了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悲哀;浮躁就像阿喀琉斯之踵无形的长在中国企业的腿上 , 侵蚀着企业的机体、荼毒着企业的环境、摧毁着国家的根基 。所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杜绝浮躁的习气 , 并坚持因事用人的原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