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只要是中国人 , 大概都或多或少受到过“食疗“这个概念的影响 , 也就是通过饮食调节身体状态、治疗疾病 。 特别是所谓的“吃啥补啥”“以形补形”的理念 , 比如吃红色的大枣补血、喝骨头汤补钙、吃核桃补脑等说法 , 我想你一定听说过不少 。
但在现代生物学的范畴里 , 不管吃了什么食物 , 都要被人体消化系统研磨、破坏、消化分解成非常简单的化学物质 , 比如葡萄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 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 不管核桃长得多像人脑、猪骨头和人骨头长得多像 , 吃下肚子一路消化分解 , 最后都是一堆生物体需要的最基本的原材料 。 按照这个理解 , 吃啥补啥、以形补形从逻辑上就是不可能的 。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辰宇教授 , 在过去十年里一直在关注这么一个问题:食物里有一类叫做“微小RNA”(microRNA)的化学物质 , 好像可以躲避被彻底分解的命运 , 直接被人体吸收 , 从而调节人体基因的活动 , 甚至改变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
在2012年 , 张辰宇实验室发表了一篇在日后引起了巨大争议的论文 。 他们声称 , 稻米里含量丰富的几个微小RNA分子 , 特别是一个叫MIR168a的分子 , 在人体里竟然也相当丰富 。 看起来 , 它们可以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和人体器官 , 甚至还可以调节人体一个叫作LDLRAP1的基因的活性 , 影响人体的血脂水平。
换句话说 , 张辰宇他们发现了一个物种之间的远距离调节机制——大米饭当中的微小RNA竟然能够直接进入人体 , 影响人体的基因活动 。
【腺病毒|“吃啥补啥”有作用吗?最新科学研究结果,推翻了以往的说法!】
从逻辑上说 , 如果张辰宇的研究属实 , 那食物提供给人体的就不光是简单的营养物质了 , 还有足以影响人体运行的生物学信息 。 这样的话 , 食物和人体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复杂了 。
比如 , 是不是吃啥补啥、以形补形还真可能有那么一点生物学依据?是不是人吃了什么食物 , 就会受到这些食物当中特殊的微小RNA分子的影响 , 所以人和人之间、人群和人群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吃的东西不同导致的?还有 , 是不是转基因食品就更加危险?毕竟那里头除了天然的微小RNA , 可能还有人工形成的微小RNA在发挥无法预测的作用……
生物学的主流认知一直都是 , 食物会被彻底分解破碎 , 然后以最简单的形态被人体吸收利用;毕竟食物里的微小RNA能直接干扰人体功能 , 也基本只是张辰宇实验室的一家之言 。 要知道 , 科学界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非同寻常的声明 , 需要非比寻常的证据支持 。
面对这些质疑 , 在过去的十年里 , 张辰宇实验室一直在持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 在《细胞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新论文 , 在这篇论文里 , 张辰宇实验室发现 , 动物体内一个名叫SIDT1的蛋白质 , 看起来专门负责将微小RNA分子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 。 而在小鼠胃黏膜细胞的细胞膜上 , 这个SIDT1蛋白质含量很丰富 。 更重要的是 , 删除小鼠体内这个SIDT1基因之后 , 研究者确实发现 , 小鼠对食物中微小RNA的吸收效率大大降低 。 从这些现象出发 , 他们提出了一个猜测——食物中的微小RNA分子 , 可能就是在胃部被吸收然后进入人体发挥功能的 。
不过我们倒是不妨先畅想一下 , 如果这个理论真的得到证实 , 那意味着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说 , 地球生物之间的关系远比我们曾经认知的复杂 。 就说一条简单的食物链吧——羊吃草 , 人吃羊 , 人死了之后尸体分解又被草吸收利用 。 传统上认为 , 在这个过程里 , 物种之间传递的无非就是各种化学物质和能量罢了 。
但是换一个全新的视角 , 通过微小RNA分子 , 甚至可能还有别的化学物质 , 物种之间其实还在传递更加精细和丰富的生物学信息 , 甚至可以说 , 物种之间在直接对话 。 羊吃草的时候 , 草里的微小RNA可能会直接干预羊的生活;人吃羊的时候 , 羊肉里的微小RNA可能会干预人体的活动;人死之后 , 可能我们体内的微小RNA还会影响泥土里微生物和植物的状态 。
推荐阅读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
- 奥密克戎揭示了人类免疫力
- 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蛇岛”,而且岛上的蛇还会越来越毒呢?
- 新冠病毒最终可能走向“静默”与人类共存
- “月球巡洋舰”来了!丰田要在2040年登陆火星
- 38亿光年外发现罕见「五重奏」,空间强烈扭曲,爱因斯坦又对了?
- 干细胞对风湿病也有效果吗?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
- 从多方面因素来证明干细胞移植疗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 抗新冠的的IgY技术在深发布 它和抗幽门螺杆菌IgY有何不同?
-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常见的病毒可以引发多发性硬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