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案例丨干细胞疗法成为战胜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有效途径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案例丨干细胞疗法成为战胜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有效途径
文章图片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案例丨干细胞疗法成为战胜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有效途径
文章图片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案例丨干细胞疗法成为战胜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有效途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一种异质性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ANA)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
01红斑狼疮 , 是免疫性疾病
一听到“疮” , 有人可能会下意识的以为是皮肤病 , 其实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的免疫性疾病 , 人体的免疫系统本该起着保护身体免受侵害的作用 , 但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会攻击原本该保护的组织 。

就好比家中养的猫 , 本该抓老鼠来护卫整个家 , 但突然有一天 , 猫像发疯了一样 , 开始破坏家中的墙壁、家具等 , 进而引发一连串问题 。
系统性红斑狼疮
通常提到的红斑狼疮 , 大部分指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多见于育龄期(15~49岁之间)女性 , 发病的男女之比是1:9 。
面部常出现大片的蝴蝶状红斑 , 严重的可能表现为大泡样皮疹或紫癜样皮疹 , 或像血管炎一样的皮疹 , 甚至可能出现任何一种皮疹;
不仅如此 , 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等部位 , 可能会出现关节肿胀和肌肉疼痛;
如果情况继续恶化 , 患者的肾脏和神经系统可能会出现异常 , 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 如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等 , 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死亡率 。
02红斑狼疮的可能诱发因素红斑狼疮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确 , 但有多个影响因素可能与其相关:
1、高过敏体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大多为高过敏体质 , 生活中的很多因素都会成为诱因:
① 紫外线照射;
② 饮食方面:食用含有光敏感物质的食物 , 如韭菜、荠菜等;食用海鲜类食物;食用辛辣食物 , 如辣椒、生姜、蒜等会加重内热 。
2、雌激素影响雌激素是诱发红斑狼疮发病的重要因素 , 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药品或食物 , 如避孕药、蜂皇浆等 。
3、免疫系统心里压力过大、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引起体内免疫系统失调 , 可能诱导发病 。

4、遗传因素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 , 若有红斑狼疮家族史 , 则其患红斑狼疮的几率较正常人高 。

有家族倾向不等于有遗传 , 不属于遗传病 , 可能与存在共同易感基因有关 。

尽管影响因素不同 , 但基本和最终的途径是大量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系)的畸变 , 导致T细胞缺陷、多克隆B细胞活化、产生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

目前关于红斑狼疮的常规治疗方法有:抗炎药、抗疟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 主要针对病症-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导致的炎症 , 但目前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案 , 而且这些治疗都有明显的副作用 。
03干细胞疗法为治疗SLE带来希望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干细胞 , 具有多向分化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 。 前期已从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多方面对MSC移植进行了研究 , 已初步证实了MSC移植治疗SL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专家表示MSC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 如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一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 参与造血调控、促血管生成及免疫调控等多种作用 。 鉴于这些优点和它极低的免疫原性 , MSC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的新型靶细胞 。
2004年 , LeBlanc等报道了首例异基因MSC移植成功治疗类固醇治疗无效的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MSC作为急性GVHD治疗的一线药物用于临床 。
04MSC移植治疗SLE的机制
目前认为主要机制包括以下4方面
MSC归巢:有研究发现MRL/lpr小鼠移植后 , 很快就能在肾、肺、肝、脾等组织检测到CFSE标记的UC—MSC , 在24h达到最高水平 , 并持续1周 。 静脉输注MSC11周后仍然能在肾脏检测到移植的MSC 。
MSC对T细胞的调控:MSC移植疗效主要依赖于MSC对各种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T细胞的调控 。
MSC对B细胞的调控:狼疮小鼠经MSC移植后 , 血清IgG和IgM水平显著降低;狼疮患者经MSC移植后 , 血清ANA、抗ds—DNA抗体水平显著降低 , 都表明MSC可调节B细胞功能 。
MSC对巨噬细胞的调控:巨噬细胞存在于所有组织中 , 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功能多样性 , 是免疫应答、组织修复、维持机体稳态的关键调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