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贸易真实性防范对策

供应链ABS是基于反向保理业务紧密围绕核心企业主体信用开展的一类资产证券化产品 , 基础资产系核心企业多家上游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债权 。 近年来 , 供应链ABS产品的发行单数与发行规模逐年上升 。 投资人通常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在于这些应收账款债权是否具备真实的贸易背景 , 当入池的应收账款债权贸易背景不真实时 , 投资人也可能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 那么 , 贸易真实性该如何判断?是不是贸易单据规范完整 , 贸易就是真的?又或是单据残缺不全 , 贸易就一定是假的?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
我们认为 ,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金融业务模式在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政策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八类风险的同时 , 无论何种融资模式交易架构的本质都是“交易关系(或称基础法律关系)+金融” , 交易关系的真实、合法、完整、有效、可转让 , 特别是交易关系的真实性关涉着整个交易架构的安全及风险大小 , 故交易真实性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 而交易真实性风险的主要成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 。
真实性交易风险的防范对策为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真实性风险 ,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加强前期尽调工作 , 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
一是对供应链金融拟服务产业开展调查研究 。 建议核心企业 , 围绕该产业的特点、市场情况等开展尽职调查工作 , 通过调查获取有关该产业的情况 , 了解该产业 。 而后根据调研情况 , 设置合理的产业链企业准入条件及强制退出机制 。
二是对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展尽职调查工作 。 首先 , 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之前 , 对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资金水平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 , 甄选核心企业 。 其次 , 鉴于供应链金融具有风险传染性、债务自偿性 , 所以在挑选核心企业的同时还需要对供应链其他主体的资格进行严格筛选 , 从而降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 。
(二)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 , 核实交易真实性 。
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必须依靠大数据技术 , 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挖掘隐藏信息及于对庞大的、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的能力 , 为核实供应链金融交易真实性提供依据 , 防范交易真实性带来的风险 。
(三)充分运用税务机关的数据 , 核实交易真实性 。
首先 , 运用税务数据可多维度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 通过让相关企业提供开票记录、完税证明、纳税申报资料、汇算清缴资料等可以全面了解企业收入、企业成本、企业利润、企业库存、企业纳税额、银行账户、企业社保缴纳等企业的真实情况 。 若作为有条件的金融机构 , 甚至还可以与税务机关合作 , 建立相关信息核实机制 。
其次 , 充分运用增值税核实交易的真实性 。 企业在增值税抵扣时可能会提供合同、票据、转账记录等资料证明其交易的真实性 , 即使目前在增值税抵扣时税务机关未要求纳税人提供上述资料证明交易真实性 , 但在税务稽查时税务机关往往也是通过“三流一致”核实交易真实性 。 据此 , 作为金融机构或核心企业也可以根据增值税发票开票情况、抵扣情况及其他相关辅助资料核实交易的真实性 。
再次 , 运用企业所得税核实交易真实性 。 通过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汇算清缴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核实交易的真实性 。
【供应链金融贸易真实性防范对策】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 需要不断加大对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的力度 , 特别是交易真实性风险的防范力度 , 严防因“空转”、“走单”等虚假交易形式带来的重大风险 。 作为资本市场的一类重要产品 , 基于供应链形成的应收账款的真实、合法、无瑕疵是供应链ABS产品成功发行的前提 。 希望本文介绍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方法对大家有所启发 。 资料整理自网络 , 更多干货关注e票通!
推荐阅读
- 潍坊农商行数亿存款“失踪案”续:涉事“金融掮客”申请再审
- 大快人心!骗了4万人将近150亿,这个金融骗子终落网
- “元宇宙”的尽头,可能是击鼓传花式的金融骗局!
- 金融的核心是数学吗?
- 炒黄金白银被骗,金融骗局导致我亏损,怎么追回损失?
- 调查丨山东农商行五亿存款“失踪”谜案:失控的金融掮客
- 北交所开市!京沪深格局稳定,金融中心城市还有得争吗?
- 行为金融学:财务报表隐藏了什么秘密?
- 上世纪70年代,由国际贸易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失衡
- 金融市场的“免费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