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编者按:癌症是公认难治愈的疾病之一 , 如何准确杀死肿瘤细胞一直以来也是科学界的研究热点 。 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博士生导师马光辉、魏炜和田志远等组成的科研团队 , 致力研究“定点清除”肿瘤细胞的问题 。 在这个团队中 , 国科大2012级硕博连读生吕岩霖、2018级博士生鲍威尔和2019级博士生栗锋等“跨界”合作 , 经历科研“酸甜苦辣” , 一路“披荆斩棘” , 只为实现他们心中的那个科学梦 。
将光热材料运输到肿瘤部位 , 把近红外激光的光能转换为热能 , 最终“热死”肿瘤细胞 。 在众多肿瘤治疗方案中 , 这一“光热疗法”近来倍受关注 。 国内外研究者也不断地从材料性能、载体选择、结构设计、递送方式等方向深入研究 。 因“光热疗法”具有治疗部位精确可控、杀伤效率高、副作用小等优点 , 一旦成功实现应用 , 将成为人类攻克肿瘤迈出的一大步 。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辉、魏炜与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教授田志远等组成的科研团队 , 便是在仿生剂型与光功能材料更紧密结合的路上不断探索的“开路者” , 向着“‘定点清除’肿瘤细胞”这一梦想奋力攀援 。 3月27日 , 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刊发团队题为Near-infrared light–triggered platelet arsenal for combined photothermal-immunotherapy against cancer的研究论文 , 为肿瘤的靶向递送和联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项目蕴含着多学科与要素之间的相互渗透 , 是一场团队协作的智慧碰撞 。 国科大2012级硕博连读生吕岩霖作为“血小板仿生剂型”相关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 最先参与其中;2019级博士生栗锋负责前期共同完成工程血小板的相关体内体外功能验证、与传统材料的对比以及后期在全人源化模型中验证血小板仿生体系的临床应用前景部分;2018级博士生鲍威尔则协助两人进行实验以及完成文章初稿和终稿校稿工作 。
栗锋(左)和鲍威尔(右)观察荷瘤小鼠状态
01灵感袭来 , 迈出突破第一步用何种载体递送光热材料?怎样递送?效果如何保证?一系列从无到有、从易到难的问题推着课题团队一步步朝前走去 。 不断完善 , 永无止境 , 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在这次科研经历中让大家尝遍百味 。 要完成这一“定点清除”工程 , 既需要选择合适的光热材料作为发热“燃料” , 又需要准确高效地将其递送至肿瘤部位 。 经过反复推敲递送抗肿瘤药物的载体方案 , 团队将目光锁定到“血小板”上 。 被称为“血管卫士”的它 , 具有天然黏附受损血管并能在激活状态下形成凝血团块和分泌纳米囊泡的性质 。 也就是说 , 当血管受损时 , 破损处发出“信号” , 血小板获得“信号”后被激活 , 聚集到破损处形成凝血块;激活的血小板进一步放大“信号” , “喊来”更多血小板聚集 。 血小板的“天性”让团队成员深受启发 。 同时 , 肿瘤组织普遍存在血管破损的现象 , 正是血小板能够“自主前往”的地方 。 他们把血小板作为“子弹壳” , 把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聚合物纳米颗粒作为“弹药”装进去 。 这便涉及到田志远团队近年来密切关注的光学活性材料的生物应用方面的研究 ,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马光辉和魏炜的团队在生物仿生新剂型和疫苗等方面的突破 。
万事开头难 。 2015年10月 , 项目刚刚开启 , 团队就血小板装载的部分研究了几个月 , 尝试了低渗法、电导法等很多方法 。 不过 , 这些方法要么不能保证血小板的完整性和活性 , 要么不能实现药物的高效装载 , 迟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筹莫展之际 , 在一次帮师姐进行流式细胞仪测试时 , 吕岩霖盯着屏幕上那些由于表面抗原与相应荧光抗体的结合而提高了荧光信号的细胞 , 灵感一闪 , 捕捉到了一种“货运方法”:“血小板表面也有很多靶标分子 , 那么能不能通过相应分子的介导把光热颗粒装载进去呢?”她很快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了课题组 , 经过一番商量 , 大家决定利用血小板表面较为丰富的CD42a作为靶标 , 通过受体-抗体的介导进行“填弹” 。
推荐阅读
- 新的文件格式帮助研究人员缩短DNA分析时间
- 2022 年12 个令人兴奋的里程碑事件
- 纳米晶体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难溶性药物,以克服药物溶解度差的缺点
- 科学家成功地配制了,各种具有溶解和吸收行为优势的纳米晶体制剂
- 水不溶性药物由于溶解度低需要大量有机增溶剂,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 斯坦福科学家用年轻人血液让老年人逆生长27%,或成延寿爆款
- 科学家证明了,纳米悬浮液中的真皮姜黄素纳米晶体,具有更好的皮肤渗透性
- 华林科纳氮化镓的大面积光电化学蚀刻的实验报告
- 出乎意料!2021年全球平均温“重回”3年前,地球是不是降温了?
- 好消息!乳腺癌新药Enhertu(DS-8201)获FDA优先审查:疗效击败T-D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