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SCI除了投稿,你还要了解催稿、修改、甚至撤稿



分享|SCI除了投稿,你还要了解催稿、修改、甚至撤稿


当你完成一篇SCI的写作 , 自然便会想着将文章投递出去 。 这是十分常见的想法 , 但是却并不能一味投稿 。 从SCI投递出去之后到发表见刊 , 我们不仅要做好投稿的工作 , 还要随时准备催稿、修改、甚至撤稿 。
那么 ,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如何适当催稿?
一般来说应该在何时去询问稿件状态合适 , 具体需要根据这个杂志通常审稿周期来定 。 该注意的是期刊所提供的同行评审周期时间是一个平均值 , 实际上需要多少时间根据情况不同或有变动 , 毕竟期刊编辑也在同行评审过程遇到一些困难 , 像是能否找到合适的人来审稿、审稿人是否有空(毕竟审稿是无偿工作 , 审稿人也有自己的研究要进行)、评审员是否及时回复、论文需修改程度等等 , 一般来说 , 投稿系统的状态会显示“underreview” 。
如果目标期刊没有任何关于同行评审的信息 , 系统上也没有投稿状态显示 , 那么比较好的方式是等待4个月后再与期刊编辑联系 , 这时候催稿是比较没有问题的 , 毕竟期刊编辑过去也有可能是研究人员 , 多少能够体会作者在等待论文发表结果的心情 。 我们当然不能频繁地催稿 , 但是 , 在适当的时间写信咨询、提醒一下期刊编辑 , 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写信一定要委婉 , 否则你的催稿信极有可能成为拒稿信了 。 作者在写催稿信时 , 可以参考以下例子:
Dear Mr./Ms. 编辑姓名
I have submitted my revised manuscript titled 论文题目 [manuscript id: 稿件编号
to your journal via the online submission system on dd/mm/yyyy [date of submission
. Two days later the status changed to『with editor.』However the status has remained unchanged ever since.
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let me know whether there has been any further progress on my submission.
Sincerely
作者名字和联系方式
如果是建议修改 , 编辑会提及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 , 然后重新投稿;或只是进行一些小的修改 。
催稿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 , 我们将收到期刊编辑的来信 , 信中自然便是期刊对稿件的各种审核结果 。
而结果无非有三:拒稿 , 建议修改或者直接接受 。 如果是建议修改 , 编辑会提及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 , 然后重新投稿;或只是进行一些小的修改 。
但不管是大修还是小修 , 作者在拿到编辑修改意见的时候 , 一定要详细阅读 , 对于内容则根据编辑意见修改 。 修改的内容大致如下:
1、修改材料 , 主要指对论文引用的材料增加、删节或调整;材料是文章中的“血肉” , 它是证明观点的论据 , 是论点成立的依托 。
那么对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必要 , 即选用说明观点的材料;二是真实 , 即所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实际 , 准确可靠;三是合适 , 即材料引用要恰当 , 不多不少 , 恰到好处 。 在修改论文中 , 要看引用的材料是否确凿有力;是否有出处;是否能相互配合说明论点;是否发挥了论证的力量;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说服力 。 要把不足的材料补足 , 要把空泛的陈旧的平淡的材料加以调换;要把不实的材料和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坚决删除 。
2、修改结构
结构是论文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 , 是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 。 结构的好坏 , 直接关系着论文内容的表达效果 。 结构的调整和校正 , 关系着全文的布局和安排 。 调整结构 , 要求理顺思想 , 检查论文中心是否突出 , 层次是否清楚 , 段落划分是否合适 ,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如何 , 全文是否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整体 。 调整的原则和要求 , 是要有利于突出中心论点 , 服务于表现中心论点 。
3、修改语言和标点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 要使论文写得准确、简洁、生动 , 就不能不在语言运用上反复推敲修改 。 论文的语言修改 , 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表达清楚而简练 , 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 , 是一篇高质量论文必不可少的条件 。 为了使文章精练 , 必须把啰嗦、重复的地方 , 改为精练、简洁的文字;二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 为了语言的准确性 , 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话 , 改为准确的文字;三是语言的可读性 , 为了语言的可读性 , 要把平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