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返回舱高2.2米、重3吨 ,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返回舱 。 为了确保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 , 研制人员为飞船降落减速设计了一个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返回着陆伞 , 使返回舱的降落速度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减少20多倍 。 返回舱外壁防热材料技术也是神舟五号上多项关键技术之一 , 使得飞船在外部气温无论是零下100度还是零上3000度 , 舱内温度仍能保持在零上20度左右 。
由于是我国第一次载人飞行 , 飞船上条件比较简陋 , 航天员饮食多为即食食品 , 并且只能用尿不湿解决生理需求 。 杨利伟在升空以及落地时也被共振、落地反弹等险情所影响 , 所幸无恙 。
“神舟五号”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 杨利伟也成为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
神舟六号:多人多天
2005年10月12日 ,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 进入预定轨道 。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前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乘组有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 , 实现了多人多天的飞行 。
时任总装备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总工李钢将军
护送费俊龙、聂海胜出发
承担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经过75项技术改动 , 更加安全、可靠和舒适 , 仅是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就采用了3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
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基础上 , 神舟六号又进行了载人绕地飞行、轨道舱功能、航天员安全保障以及一些常规技术的改进 , 尤其是在航天材料方面的改进巨大 。 整个系统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 , 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 , 软件82个 , 元器件10万余件 , 做出了4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 “黑匣子”的存储量扩大了100倍 , 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 , 体积则不足此前的一半 。
费俊龙、聂海胜入舱前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过程中 , 航天员首次进入轨道舱吃饭、睡觉 , 并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 这是我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
神舟六号还首次全面启动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 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 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 , 返回前可提升坐椅 , 使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 。
在生活方面 , 航天员可以吃到热食热饮 , 同时首次设置卫生间 , 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 。
2005年10月17日 ,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了76圈、115小时之后顺利返回 , 费俊龙、聂海胜也成为了中国当时飞得最远的人 。
神舟七号: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 ,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由新型长征二号F遥七火箭发射升空 , 进入预定轨道 , 航天员乘组三人 , 分别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
新型长征二号F遥七火箭搭载神舟七号发射升空
“神七”与“神六”相比 , 载荷有所增加 。 这对运载火箭的推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特别是针对火箭上升振动采取改进措施 , 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 , 并在火箭关键部位安装生成遥测图像的测量装置 , 可以实时监视和记录火箭的主要飞行动作 。
2008年9月25日 ,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征仪式
因为神舟七号任务要实现太空行走 , 为了适应真空环境 , 新航天服是此次任务的一大突破 , 这种新材料能够防火、抗辐射 , 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 。 当然 , 这套太空服的价值也创下了地球最贵服装纪录 。
神舟七号的轨道舱也进行了改进设计 , 一舱两用 , 成为生活舱和气闸舱的结合体 , 增加了泄复压控制功能、出舱活动空间支持功能、舱外航天服支持功能、出舱活动无线电通信、照明摄像、出舱活动准备期间的人工控制和显示功能等 。
同时在出舱活动飞行程序设计上 , 设计了具备在轨飞行支持出舱活动的程序平台 , 使飞船自动控制与航天员手动操作匹配、协调 。 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的首次行走 , 标志着我国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技术成熟 。
2008年9月27日 , 中国完成首次太空出舱 ,
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挥舞国旗向世界人民挥手致意 。
出舱活动结束后 , 释放了伴飞卫星 , 绕轨道舱试验伴飞 。 飞船在轨期间 , 还成功进行了“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试验 。
飞船共飞行68小时27分钟 , 绕地飞行45圈 , 实现了真正的“太空行走” 。 中国人从此开启了漫步广阔宇宙空间的征程 。
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成功出舱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
推荐阅读
- 既然琥珀能保昆虫万年不腐,古人为何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 一场火在地球上烧了50年,平均每年造成500亿损失,至今无法扑灭
- 深入地了解地球上的土壤、水和空气,有助于寻找新生命
- ?冰和岩石栖息地中现存的垫子世界
- ?尤卡坦半岛的大量微生物
- 新冠病毒最终可能走向“静默”与人类共存
- 50万年前,北京猿人没能爬到食物链顶端,却成了蚕食同类的恶魔
- 在能把人烤焦的温度下,“深层生物圈”里的生命却能茁壮成长
- 昆仑山真有神仙在渡劫飞升?科学家不相信,但游客却拍到一张照片
- 地球果然出了问题?海底2000米处异象突现,71亿人要遭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