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梁启超:两房妻子皆贤惠 子女个个是才俊

梁启超共有有 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 , 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 , 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 。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
梁启超(1873年—1929年) , 近代思想家 ,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 , 号任公 , 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 。广东新会人 。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 , 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 , 不中 。回粤路经上海 , 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 , 眼界大开 。同年结识康有为 , 投其门下 。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 , 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 , 时人合称“康梁” 。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 , 协助康有为 , 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 , 梁启超表现活跃 , 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 , 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 。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
1897年 , 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 , 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
【奇人梁启超:两房妻子皆贤惠 子女个个是才俊】1898年 , 回京参加“百日维新” 。7月 , 受光绪帝召见 , 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 , 赏六品衔 , 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
9月 , 政变发生 , 梁启超逃亡日本 , 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 , 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 鼓吹改良 , 反对革命 。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 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
武昌起义爆发后 , 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 。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 , 并承袁意 , 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 , 改建进步党 , 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
1913年 , 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 , 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 。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 , 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 , 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
1915年底 , 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 , 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 。袁世凯死后 , 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 。9月 , 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 。11月 , 段内阁被迫下台 , 梁启超也随之辞职 , 从此退出政坛 。
1918年底 , 梁启超赴欧 , 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 , 主张光大传统文化 , 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 , 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
1927年 , 离开清华研究院 。1929年病逝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信徒、助手 , 但他们还是分道扬镳了;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过 , 也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 , 也反对过袁世凯 。对此 , 梁启超说:“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 , 或争权夺利的问题 , 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 。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 。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 。”“知我罪我 , 让天下后世评说 , 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
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 , 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 , 请梁启超出席证婚 。梁启超反对他们“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之间的恋情 , 也规劝过徐志摩;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 , 梁启超答应出席证婚 。但在婚礼上梁启超却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声训斥 , 滔滔不绝 , 使满堂宾客瞠目结舌 。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 , 给学生留点脸面吧 。”
梁启超真诚的宽容 。1926年 3月 8日 , 梁启超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 。经透视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 , 诊断为瘤 。手术后 , 经解剖右肾虽有一个樱桃大小的肿块 , 但不是恶性肿瘤 , 梁启超却依然尿血 , 且查不出病源 , 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 。一时舆论哗然 , 矛头直指协和医院 , 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品 , 或当标本看” 。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案 。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 , 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 , 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 , 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 , 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 , 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