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第二波造车潮兴起,2021年3大派系9大玩家已入局( 二 )
相比于前两家 , 最后一家传统车企的转型子品牌飞凡汽车的热度似乎没有那么高 。 实际上 , 飞凡汽车的前身便是上汽集团在去年 5 月推出的 R 汽车品牌 。 今年 10 月底 , 上汽正式官宣了 R 汽车更名为飞凡汽车 , 并独立运营 。 目前上汽旗下 , 智己与飞凡两个新能源品牌都开始逐渐发力 。
背靠着上汽这棵大树 , 飞凡汽车的核心团队也是由在上汽集团有过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将组成 —— 上汽“享道出行”的 CEO 吴冰目前担任飞凡汽车 CEO 。
飞凡汽车目前已经上市了两款车型 , 瞄准了 15 万~25 万左右的中高端市场 。
2、跨界造车
跨界造车 , 也是今年新造车的一个关键词 。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两大互联网巨头小米与百度宣布造车 。
小米在今年 3 月底正式宣布造车 , 引起了整个汽车圈的激烈讨论 。 但是作为一家科技公司 , 小米造车的短板也非常明显 , 因此业内对小米造车也一直存在着不少质疑的声音 。
显然小米也很清楚自己的劣势 。 因此在官宣造车之前 , 小米就已经开始在智能座舱方面、行车安全方面和其他一些方面布局了不少专利 。
官宣造车后 , 雷军更是一连拜访了长安、上汽、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等多家车企 , 还出现在了博世和宁德时代的总部 , 简直是来了一趟“中国汽车工业深度游” 。
另一方面 , 小米先后参与投资了纵目科技和禾赛科技 , 并被曝出收购了 DeepMotion 。 向三家自动驾驶相关公司抛出橄榄枝后 , 小米也在加速招聘自动驾驶工程师 , 甚至贴上了急聘的标签 。
当然 , 小米造车造车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 手握千亿现金的小米集团至少在钱方面是不用愁的 。
11 月底 , 小米正式宣布在北京建厂 , 并且放出消息称 , 工厂预计年产 30 万台 , 首批量产车也预计在 2024 年下线 。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 , 小米造车项目的推进还算顺利 。
另一边 , 百度继推出专攻无人车队的 Apollo 之后 , 也在今年年初宣布造车 , 与吉利合作成立了集度汽车 。
比起小米 , 百度推出的集度汽车的造车进度条则拉得更快 。 首先在团队规模上 , 集度汽车目前已经扩展至 1000 人左右的规模 , 并且百度方面也已经规划在未来 5 年内陆续投入 500 亿元左右的资金 。
借助百度 Apollo 的自动驾驶技术优势与吉利提供的 SEA 平台 , 集度汽车首款车已经初具规模 , 并且将在明年的北京车展正式亮相 。
除了小米、百度两个高调的“跨界明星”之外 , 12 月 , 又一家互联网跨界的新造车企业也吸引了不少关注 —— 创办了牛创新能源(即小牛电动车)的华为前高管李一男也正式宣布造车 , 成立自游家品牌 。
推荐阅读
- 市场资讯|“真·网红”马斯克:一个特斯拉哨子30万,大红内裤遭秒光
- 市场|刘作虎:一加达成了一个小目标
- 市场|圈层社交的高光与隐忧:小天才电话手表真能挑战腾讯?
- 市场|圈层社交的高光与隐忧:小天才电话手表会跑偏吗?
- 市场资讯|遍知教育升级D2C平台战略,发布爱奇艺遍知App
- 市场资讯|Wood Mackenzie:疫情阻止了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长期下降趋势
- 市场资讯|产业链消息称台积电预计今年营收将增长30% 但利润增长面临挑战
- 历史|烟台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二)
- CNMO|8款机型!vivo OriginOS Ocean第二批公测招募开启
- OriginOS|OriginOS Ocean 第二批公测招募开启,包含 8 款 vivo、iQOO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