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这Steam 95%好评游戏的劲儿太大,我元旦三天都交代给了它( 五 )



可《与君盟》想说的人性是隐性的 , 配上含蓄的古汉语表达 , 人性就成了其难以言说的秘密 。

《与君盟》曲作者@TetraCalyx

所以 , 《与君盟》的角色被推到了岔路口 , 基本都是少说话 , 多做事 。

我印象最深的 , 是一处人物和解的方式 。 上接女主与伍子胥质疑争吵 , 历经周折后 , 她些许理解了伍子胥 , 可当她想与对方坐下来好好聊聊时 , 却被急报打断 , 转身去处理 。

伍子胥默不作声地在后看着 , 女主解决问题的背影 , 颇有过去伍子胥过去指导她的意味——相似的处理手段 , 其实就代表了内在的认同 。

毋需对白 , 二人彼此间的身份悄然从君臣、长幼 , 转变成了师生、依靠 。 此前看似互不理解的嫌隙 , 也在无言中解开 。



人物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 他们靠事件来辨析对方 , 也借助事件来建立关系 。

因此 , 《与君盟》偏好让人物赶紧行动起来 。

在这个乙女AVG中 , 你很少看到几个人物安静对坐 , 让对白在彼此间流转 。 当事件的车轮开始滚动 , 人物是弱小的 , 他们需要一次次地做出选择 , 听从他人之言 , 听从自身所想 , 最后遵从连自己都未可知的人性 。

就如伍子胥一次次做选择时 , 也就是解构他「刚戾狠绝」的时候:他刚在何处?如何暴戾?对谁狠绝?又会因为什么人或事而失去他的刚硬?

一个复杂鲜活的人物 , 也由此诞生 。

编剧之一@燕子_Swallow_在其创作笔记中如此写道:「深挖角色的确是一个纠结但非常有趣的过程 , 有些分析与推演结果更是始料不及......因为最终指引角色行动与抉择的不是编剧 , 而是人性 。 人性是连编剧本身都不能轻易推翻和违抗的存在 。 」



《与君盟》的内容创作思路 , 用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所说的一句话总结 , 再合适不过:最能揭示一个角色本质的 , 永远是他的最终选择 。

这个核心 , 还能解释《与君盟》的玩法设计 。

你能看到 , 女主一开始就有一个奇怪的身份 , 女扮男装 , 非君王也非王姬 , 她也迷惘自己的身份定位 。 但是随着玩家一次次做出选择 , 与男角色并肩齐行 , 女主逐步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人性 。

甚至在我看来 , 《与君盟》选择不同男角色线 , 就是在补全女主的自我定位 。

就拿上文说到的勾践和伍子胥来说 , 前者与女主相似 , 身份撕裂 , 与他同行即是为了破除命运论;后者亦师亦友 , 相濡以沫 , 选他便是为国为民......不同的男性角色 , 对应女主不同的人性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