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告别不当操纵 互联网算法推荐“戴紧箍”
影响网络舆论、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伴随着科技的发展 , 互联网算法的阴暗面开始暴露 。 如今 , 这些问题将迎来严苛的监管 。 1月4日 , 中国网信网发布了国家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修订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 提出不得利用算法推荐影响网络舆论 , 不得利用算法杀熟等要求 。
文章图片
“杀熟”或成过去式
从内容来看 , 对比征求意见稿 , 正式发布的《规定》共35条 , 增加了5条内容 , 涉及信息服务规范、用户权益保护等方面 。 今年3月1日 , 《规定》就将正式施行 。 这是我国首个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具有针对性的算法推荐规章制度 。
何为算法推荐?《规定》首先给出定义 , 是指利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 。
其中 , 算法推荐信息服务提供者扮演了重要角色 。 《规定》明确 , 利用生成合成、个性化推送、排序精选、检索过滤、调度决策等技术 , 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 , 都归为算法推荐信息服务商 。
一直以来 , 算法是效率的代名词 。 算法根据用户的年龄职业、兴趣习惯、消费水平等特征绘制不同的画像 , 从而在海量信息中精准甄别 , 把用户一心想看的信息、接受需求的服务直接推到用户面前 。 出行、网购、娱乐 , 这些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算法推荐应用让用户感受到了便捷 。
但不知何时起 , 算法的发展开始变味了 。 日前 , 北大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公众“大安全”感知报告》显示 , 有七成受调查者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 , 从而“算计”自己 。
与精心推荐随之而来的 , 是价格垄断、大数据杀熟等用户最常吐槽的问题 。
“打车软件上同样的起始地 , 不同设备价格却显示不一 。 ”“根本不感兴趣的商品 , 不小心误点进去 , 之后却频繁出现在推荐界面 , 甚至出现了‘贴心’的跨平台广告 。 ”网友吐槽的经历看似五花八门 , 却又大同小异 。
“几乎所有的网络公司都是由算法操纵的 , 区别只在于算法的先进程度 。 ”北京高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源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简单而言 , 算法推荐能够通过一系列专业的数据计算产生内容 , 进而影响人的思维乃至行为 。
针对上述问题 , 《规定》要求 , 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 , 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 这也意味着 , 利用大数据“杀熟”或许将成为过去式 。
推荐阅读
- 网络|绝地求生免费版进不去/匹配失败/链接服务器失败/掉线黑屏办法
- 架构|一“融”解千愁,SASE因何成为未来网络安全的新范式?
- 一财网|“断网”上热搜!中国电信回应:网络设备故障
- China|“电信断网”上热搜:或有47%的用户无法访问网络 波及全国多个城市
- 媒体滚动|告别“僵尸状态”,互联网医院要走亲民路
- 科技|华数集团战略合作部·华数传媒网络余浙东总经理参观云针科技
- 网络|“电信断网”上热搜:波及全国多个城市
- 粉丝|在网络文化生活新风尚中看懂Z世代“精神世界”
- mp|【邀请函】网络安全渗透测试培训课程等你来!
- Check|2021 网络攻击同比增长 50%,Log4j 漏洞“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