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告别不当操纵 互联网算法推荐“戴紧箍”( 二 )
不得影响网络舆论
大数据“杀熟”是看得见的操控 , 而算法推荐失控带来的问题远不止如此 。
“不得利用算法实施影响网络舆论、规避监督管理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 ”《规定》明确的一系列细节中 , “不得影响网络舆论”格外显眼 。
算法控制下的榜单就是舆论被算法影响的典例之一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当前在诸多资讯信息及短视频平台 , 引流限流、操纵榜单已成为内容呈现的常规操作 。
对此 , 《规定》指出 ,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纵榜单或者检索结果排序、控制热搜或者精选等干预信息呈现 , 实施影响网络舆论或者规避监督管理行为 。
“针对算法推荐信息服务提供者进行管制还是很有必要的 , 要明细哪些是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单位 , 哪些不是 , 防止别有用心的人狐假虎威 , 利用公共资源达成私人目的 。 ”自媒体从业者姚女士坦言 。
除了不经意间通过榜单等形式诱导思维、通过大数据“杀熟”影响行为 , 对于互联网弱势人群 , 诸如未成年人、老年人群体 , 算法的影响也更直接深入 , 比如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接连不断推送令人上瘾的视频 , 而不法分子则钻空子诱导老年人落入消费陷阱 。
对此 , 《规定》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 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 应当便利老年人安全使用算法推荐服务 。 应当建立完善平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相关算法 。
扩展到所有群体 , 《规定》在用户权益保护方面明确了相关要求 , 具体包括保障用户算法知情权及选择权 , 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 , 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 , 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
落地仍需多方发力
《规定》实施在即 , 但具体落地仍需要多方协同 , 让监管渗透全流程、更公正透明 。
王源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算法推荐是一项新技术 , 针对这项技术相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很严格 , 但目前苦于没有落地抓手 。 就信息提供服务平台而言 , 如何分类、分级尚且缺乏标准指引” 。 行业实践往往走在前头 , 相对而言 , 监管则呈现一定的滞后性 , 但“野蛮生长”之后 , 算法推荐正在呼唤规制 。
根据《规定》 , 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算法推荐平台 , 应当依法取得服务许可 , 这或许为算法推荐规制提供了一剂解药 。
除此之外 , “备案手续”也成为一道有力枷锁 。 《规定》明确 , 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 , 应当在提供服务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履行备案手续 ,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 。 同时 , 应当依法留存网络日志 , 配合网信部门和电信、公安、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开展安全评估和监督检查工作 , 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等支持和协助 。
推荐阅读
- 网络|绝地求生免费版进不去/匹配失败/链接服务器失败/掉线黑屏办法
- 架构|一“融”解千愁,SASE因何成为未来网络安全的新范式?
- 一财网|“断网”上热搜!中国电信回应:网络设备故障
- China|“电信断网”上热搜:或有47%的用户无法访问网络 波及全国多个城市
- 媒体滚动|告别“僵尸状态”,互联网医院要走亲民路
- 科技|华数集团战略合作部·华数传媒网络余浙东总经理参观云针科技
- 网络|“电信断网”上热搜:波及全国多个城市
- 粉丝|在网络文化生活新风尚中看懂Z世代“精神世界”
- mp|【邀请函】网络安全渗透测试培训课程等你来!
- Check|2021 网络攻击同比增长 50%,Log4j 漏洞“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