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点沙成土!力学家勇闯“无人之地”跨界治沙创奇迹( 二 )


受质疑 , 坚持用事实说话
【技术|点沙成土!力学家勇闯“无人之地”跨界治沙创奇迹】沙漠是无人之地 , 而易志坚团队跨界创立的理论和技术也是没有前人研究过的“无人区” 。 “一个原创科学成果诞生时 , 受到人们关注甚至质疑是正常的 。 ”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后 , 易志坚对媒体采访人员表示他只坚持用事实说话 。
2016年 , 易志坚团队向学术界公开了他们的理论创新和初试成果 , 引发一些争议 。 少数来自沙漠治理、土壤领域的专家表示并不看好该技术 。 此后两年 , 团队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和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扩大试验面积 , 中试成功 。 少数专家仍然质疑该技术的真伪、存在价值 , 甚至怀疑这项技术可能带来“危害” 。
新技术在现行理论中找不到支撑 , 会不会是“伪科学”?沙漠常年干旱 , 是不是不需要黏合剂 , 只要浇够水就能长植物?“沙漠土壤化”改造后的土地种植作物仍然需要浇水 , 是否不适用于本就缺水的沙漠?添加的材料有没有污染?改造成本会不会很高 , 是否具备推广价值?沙漠是地球自然生态的组成部分之一 , 把沙漠全部变成绿洲会不会是一种破坏生态的行为?
面对相关质疑乃至否定 , 易志坚始终坚信他们的科研方向是正确的 。 实地试验6年来 , 科研团队收集了很多数据 , 用以回应种种质疑 。
用水方面 , 内蒙古和新疆试验数据表明 , “沙漠土壤化”试验地农作物耗水量低于当地农田节水灌溉定额 。 若是在沙漠地区种植耐旱植物 , 或在若尔盖草原沙化区和拉萨市郊沙化带等降雨量正常的地区 , 则只需在改造后播种时浇水 , 后期无须灌溉 。
环保方面 , 经权威机构多次检测表明 , 添加材料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土体”、水体和大气环境全部符合国家绿色食品产地认证标准;农产品安全无污染 。
成本方面 , 若用于农业种植 , 改造成本约为1500元至3000元/亩 , 若只是生态恢复成本则更低 , 且一次改造长久有效 。 传统的草方格治沙成本虽为1000余元/亩 , 但4到5年后就会风蚀腐烂 , 甚至腐烂前就被流沙覆盖 , 因此需重复投入固沙成本 , 且无经济效益 。
不仅如此 , “沙漠土壤化”技术还具有易施工、作物产量高、固碳效益好、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显现等特点 。 从早期就开始专注该技术的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小玉认为 , 把沙漠快速变成种植植物的“土壤” , 同步实现固沙和植被恢复双重目标 , 是该技术与草方格固沙、化学固沙、工程固沙、培育沙生植物等传统治沙方法的最大区别 。 因此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 , “沙漠土壤化”技术的性价比高于传统治沙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