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点沙成土!力学家勇闯“无人之地”跨界治沙创奇迹( 三 )


关于没有现行理论支撑的问题 , 2021年9月18日 ,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组织评价委员会 , 在内蒙古乌海市召开“沙漠土壤化关键技术与生态治理示范工程”成果评价会 , 肯定了这是一项原创性、突破性成果 。 与会专家认为 , 找不到现行理论支撑正是其原创性、突破性的表现 , 而不应该成为对其的限制 。
关于沙漠寸草不生的“症结”是缺水还是难储水 , 曾经在林业部门治沙站工作20多年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人张国富说:“沙漠就像一个大筛子 , 你往上面浇水 , 很快就渗下去了 , 种些耐旱的植物还行 , 种庄稼根本不可能 。 ”易志坚认为 , 人们对沙漠缺水的问题存在一些片面解读 。 其实 , 沙漠地区的自然土壤 , 如河套平原 , 也同样干旱少雨 , 当地种植农作物同样需要灌溉 。 “那么为什么在‘沙漠土壤化’地里用更少的灌溉量、产出更多的植物 , 却要受到苛责?”易志坚说 , “沙漠土壤化”技术解决的是沙子难储水的问题 , 换个角度看 , 也是在探索一种土地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 。
关于改造沙漠是不是破坏自然生态 , 易志坚介绍 ,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 , 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 联合国荒漠化公约一直致力于荒漠化防治和生态恢复 ,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 。 易志坚说 , 这项技术的研发目的并不是为了改造所有沙漠 , 技术成熟后将如何应用当由政府层面统筹规划 。
新技术打开一扇新窗
随着近年来实地试验连续开展 , 易志坚团队听到的质疑声音逐渐减少 , 肯定和支持越来越多 。 这一跨界创新的科技成果吸引了各领域专家前来考察 , 他们认为该理论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对我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借鉴 。
“看到沙漠里种出了高产的粮食 , 我感到震撼和感动 。 ”在“沙漠土壤化关键技术与生态治理示范工程”成果评价会上 , 联合国粮农组织黑土联盟首任主席、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院士韩贵清动情地说 , 他在黑龙江研究黑土几十年 , 对土地充满感情 , 如今看到沙漠也能作“良田” , “不管别的专家怎么说 , 作为农学专家 , 我对这个颠覆性创新是大力支持的 。 ”
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王韧曾任国际粮农组织(FAO)助理总干事 , 多年从事国际农业科技管理工作 。 他说 , “沙漠土壤化”技术如同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 为科学家们提出了全新的科学命题和研究方向 , 即沙漠区域农牧体系建设 , 沿着这个方向深入研究下去 , 将在治理沙漠生态、开发后备农业资源、增强生态系统韧性、实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