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2022年世界科技形势展望:科学抗疫争朝夕 九天揽月不是梦( 二 )


【国家|2022年世界科技形势展望:科学抗疫争朝夕 九天揽月不是梦】奔月逐“火”向深空
近地轨道上 , 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计划于今年竣工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 , 中方欢迎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 , 开展国际合作 。
在距人类上一次登月半个世纪后 , 月球又热闹了起来 。 中国“玉兔二号”月球车正在月背“探幽寻胜” 。 美国将于今春开展“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飞行测试 , 迈出重返月球第一步 。 俄罗斯拟于7月发射“月球25号”探测器 , 重启从苏联时代算起已中止40余年的探月计划 。 印度第三次探月任务“月船3号”也暂定今年发射 , 计划将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 。 日本计划今年首次发射月球着陆器 。 韩国也加入全球探月大军 , 计划今年利用美国火箭发射一枚月球轨道器 。
深空探测同样是热点 。 俄罗斯与欧洲合作的“火星太空生物学”任务计划于今秋启动 , 届时将把欧洲第一辆火星车“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送往火星 。
此外还有一件大事:9月26日至10月1日间 , 美国航天局将操纵探测器撞击一颗小行星 , 以期改变小行星的轨道 。 此次任务旨在测试所谓行星防御系统 , 这项技术也具有太空军事应用潜力 。
守护家园绘蓝图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将于今年上半年在云南昆明继续举行 , 推动达成既具雄心又平衡务实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 明确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路径 。
缔约方大会每10年要制定未来1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 但2010年制定的20个目标到2020年无一完全实现 , 仅有6个部分实现 。 国际社会对昆明大会寄予厚望 , 希望能够规划蓝图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的趋势 。
气候变化需世界各国携手应对 。 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 , 但关键在于各方能否以行动兑现承诺 , 发达国家能否兑现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承诺尤其值得关注 。 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 , 为审视气候变化对非洲的影响提供重要机会 。 此外 , 从空气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等去碳技术有望获得新进展 。
前沿探索抢争先
今年 , 多个大型仪器将“王者归来” 。 在经历数年停机升级后 ,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拟于今年重启 , 开始第三阶段运行 。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和欧洲“处女座”探测器将于今年完成升级后开始新的探测活动 , 日本神冈引力波探测器也将加入进来 , 科学家希望将引力波探测频率从每周一次提升到每天一次或多次 。 此外 , 美国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预计6月底前正式“上岗” , 它将观测宇宙形成后的第一批星系 , 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宇宙史上的未知时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