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o|翻身之作用户暴跌,布局十余年的亚马逊真的做不好游戏吗?( 四 )



但即便如此 , 在《新世界》之前 , 他们还是没能拿出一款优质的、能正式上线运营的产品 。

“你可能是个出色的短跑运动员 , 但未必能成为同样出色的登山运动员 。 无论对公司还是个人来说 , 当你找到某个成功公式后 , 就会尝试复制它 。 但任何行业都有规律 。 亚马逊试图复制那个让公司发展壮大的公式 , 但做游戏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 ”Hartmann此前在回顾《新世界》的多次延期 , 以及之前砍掉的众多项目时这样解释 。



虽然是商业巨头 , 但在游戏开发领域还是新兵 。 这一点在看起来更有游戏基因的Google Stadia上也得到过证实 , 并不让人意外 。

但除此之外 , 这样曲折的发展轨迹里 , 总会有些其他更具体的原因 , 或是开发理念的偏差、或是领导层架构的问题 。

比如The Verge报道称 , 奇幻题材的多人乱斗游戏《Breakaway》 , 在设计过程中曾经充分考虑过游戏在Twitch平台上的直播场景 , 试图把游戏做成一款“在Twitch看起来效果很好的游戏” 。 这或许也是项目最终不达预期被砍掉的原因之一 。



WIRED的报道也佐证了这一点 , 一名前员工称:“这款游戏的核心玩法让人搞不懂 , 旁观的人根本看不明白游戏里正在发生什么 。 ”游戏发布在YouTube上的视频平均只有两位数的播放 , 测试期间亚马逊甚至找不到足够的玩家来(免费)参加测试 。

接受匿名采访的一些前员工还提到 , 亚马逊的游戏业务部门打算一上来就使用自研引擎 , 而非像一些业内的中小工作室那样 , 先从Unity、Unreal等第三方引擎起手开发早期产品、磨合团队 。 并且他们还打算充分利用亚马逊AWS的优势 , 从而让旗下的游戏产品形成某种示范效应、帮AWS服务打广告 。

想要最大化利用Twitch的直播展示效果 , 想借助游戏来宣传AWS服务 , 这些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 , Stadia的游戏业务 , 也多少承载了一些类似的愿景 , 这似乎是科技巨头进军游戏领域的通病 。

而在发现自研引擎行不通之后 , 亚马逊又投资了开发过CryEngine的Crytek , 开始一步步地重组引擎 , 但据研发人员反馈 , 收购来的引擎在他们看来并不好用 。 优化、调教引擎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



此外 , 彭博社报道称 , 一些欧美厂商中间典型的兄弟会文化 , 亚马逊也没能幸免 , 比如几乎相同的设计方案 , 男性、女性设计师提出会得到上级不同的对待 , 或是同工不同酬等 。

【mmo|翻身之作用户暴跌,布局十余年的亚马逊真的做不好游戏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