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滚动|虚拟偶像,会成为“潮流”吗?

作者:丁慧
来源:光明日报
2007年 , 虚拟歌手“初音未来”横空出世 , 之后 , 坐拥全球6亿粉丝和百亿日元身价 。
2020年 , 国内“虚拟偶像”也迅速崛起 , 数字人正在急剧迭代 。
2021年 , 虚拟歌手“洛天依”登上春节联欢晚会 。
洛天依亮相春晚节目
2022年各平台的跨年活动中 , 虚拟人频频亮相 , 成为平台破圈的创意演艺形式
。 就在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当中 , 霸屏各种跨年晚会的虚拟人 , 不仅有真人的数字孪生 , 还有全新的虚拟偶像 。
不得不承认 , 近几年 , 虚拟主播、虚拟歌手、虚拟网红 。。。。。。 这些虚拟人越发“肉眼可见”地成为一些明星、艺人、网红的“补位” , 在品牌代言、广告片拍摄、直播间中频频出镜 , 活跃在公众视野 。 如今 , 不少公司也正在发力布局虚拟人产业 , 都不想“掉队” 。
不少人认为 , 在演艺领域 , 虚拟偶像代替明星、艺人的时代到来了 , 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媒体滚动|虚拟偶像,会成为“潮流”吗?
文章图片
图1/2
一支视频 , 时长128秒 , 涨粉450万 , 虚拟偶像“柳夜熙”一夜成名
的确要承认 , 这些“虚拟偶像”火有火的理由 。 他们不仅在外形上契合了流行的审美观念 , 同时通过作品传递着符合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 更融合尖端科技的全新娱乐体验 , 迅速抓住了90后、00后为代表的网友的心 。 “虚拟偶像”确实有优势 。 回看一些虚拟偶像的成名之路 , 具有一定偶然性 , 粉丝的二创在其形象的完成度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正是由于大批量粉丝加入对原本的形象创造 , 逐渐让虚拟偶像名气大增 。 而究其本质 , 离不开其本身的“虚拟性” , 正是“虚拟偶像”的“虚拟性”带来了粉丝的高创作参与度 。
但是当这个主体由粉丝转换为“虚拟偶像工业”团队时 , 真的将虚拟形象像打造真人偶像明星那样去打造时 , 真的能打动人吗?
媒体滚动|虚拟偶像,会成为“潮流”吗?
文章图片
图2/2
<span id="usstock_MSFT"><a href=https://www.nuoha.com/news/view/"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usstock/quotes/MSFT.html" class="keyword f_st" target="_blank">微软公司的AI小冰
“虚拟偶像”与其说其更像人不如说“她”类似于“IP”作品 , 人们喜爱“她” , 并借用“她”来表达情感 。
需要认识到的是 , “偶像”这个概念本身很抽象 。 当“偶像”作为一个职业时 , 可以理解为值得被崇拜并喜欢的人 , 归根结底还是身为偶像的人本身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 进而发自肺腑地喜欢 , 并成为粉丝 。 很少有人因为某某是一个冷冰冰的“偶像”就选择喜欢、为之花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