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时代|里程碑式的变迁:2020年投影行业趋势总结

1 。 传统需求直面多种冲击
2020年 ,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 , 投影产业最核心的变化是什么呢?答案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 即“加速”——疫情加速了投影产业所有方面和方向的变革 , 让2020年成为投影产业历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
围绕行业的“加速”转型和结构调整 , 投影市场在2020年表现出“跌宕起伏”的大开大合之势头 , 成就了一大批“具有重大长期价值”的变化焦点 , 突出反映在产品技术线、市场需求线、品牌阵营线 , 三个主要逻辑方面的深度市场规律调整 。 用行业专家的话说 , 2020年的市场变革正在重塑“至少未来十年”的投影产业格局 。
决定一个行业发展规律的基本力量是“需求” 。 2020年投影产业正在面临“传统需求”的新变革 。 其中 , 既有工程和电影放映机 , 这种完全“临时”性的需求萎缩;更有“商教”市场的真正“长期趋势改变” 。
从绝对数量看 , 2020年商教投影机销量正在“创下新低” 。 特别是教育市场 , 几乎是10年来的新低 。 商务市场也已经接近过去十年销量的最低点 。 这种变化的关键是什么呢?答案是“交互平板” , 特别是大尺寸液晶产品的“成本下降” 。 以及纳米黑板这类更为新意的“创新应用” 。

投影时代|里程碑式的变迁:2020年投影行业趋势总结
文章图片
图1/3

对此 , 行业认为 , 未来市场还将面临mini-led显示屏普及化和低成本化、电子纸这种更为护眼的显示产品大尺寸化等“新技术”的挑战 。 投影产品在传统的“商教应用市场”扳回一局的可能性越来越弱 。 即便有激光技术的加持 , 激光投影机在传统应用市场的增量 , 亦赶不上“竞品技术带来的规模流失” 。
诚然 , 这种液晶平板和商教投影的竞争 , 已经有15年的历史 。 但是 , 2020年的转折意义最为深刻:因为 , 这一年 , 液晶拿出了85英寸等大尺寸的普及化能力;而投影产品线却没有任何“同等力度的创新” 。 且从规模角度看 , 商教投影市场的总和 , 首次较国内市场的历史高值“减半” 。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数据 。
同时 , 这种传统市场萎缩的规律 , 也体现出“中国市场例外论” 。 有研究数据认为 , 2020年全球市场交互平板产品65%的销量在中国大陆地区——这说明 , 投影商教市场的替代性进程 , 还不是全球普遍性的 , 而是仅仅在国内这个“全球显示创新高地”表现的“如此剧烈” 。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 , 国内显示产业技术和产品竞争之激烈 。
这种商教为代表的传统投影市场的萎缩 , 甚至也表现在了家庭影院产品市场:汞灯为代表的中长焦家用投影机 , 历史罕见的形成了“近半数的市场萎缩”:激光电视和LED光源产品加速成长 , 对这个本来规模就不很大的细分产品线 , 造成的挤压极具致命性 。
【投影时代|里程碑式的变迁:2020年投影行业趋势总结】所以 , 2020年投影产业的最大历史不同 , 可能就是“传统需求”的变化 , 正在进入一个“加速变革”的时期 。 显示竞品、投影新光源和疫情三大因素 , 联合促进了这一变革的加速 。
2 。 家用成唯一市场亮点
2020年投影显示产业的特殊性 , 除了传统市场的萎缩外 , 在新兴市场的成长也表现出结构性差异:即 , 工程和家用两大亮点 , 受到疫情对文娱产业的影响 , 只剩下“家用”成为行业唯一亮点 。
从成长性看 , 仅仅家用投影板块获得了全年2成的增幅 。 其中 , LED光源产品扛起了大多数增量 。 如果没有家用市场百万台的销量成长 , 2020全年投影市场一定会“负增长” 。 这一点也结构性的反应在不同品牌身上:除了少数激光电视和LED智能投影品牌 , 2020年投影市场的参与者多数“收入不佳” 。
投影家用成为行业支柱 , 所带来的市场变革是全面的:不仅是品牌格局生变;更有智能技术、OS、视频生态等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 , AIOT成为时髦概念 , 产品供给日益本土化趋势下的品牌溢价能力重构等深层次变化 。 甚至 , 疫情下 , 居家投影还表现出在社交、游戏、教育、办公等新应用价值上的可行性探索 。
即 , 疫情封锁阶段 , 居家投影产品甚至突破了传统的“视听娱乐”价值 , 发展出商务、教育等特殊价值 。 以健康护眼为核心主打 , 投影的商务教育应用能否在“居家”环境下复苏 , 成为一个有意思的新命题 , 并得到行业的进一步研究 。 乃至于也有行业人士提出 , 投影光影效果、虚拟沉浸体验的家庭化——工程应用成为居家选择的可行性 。
只是看到家用占据了数量的大头 , 而不看到家用本身可以价值多元、形式多元 , 以及家用投影在技术创新上的数字信息化、AI智能化、IOT物联化 , 就不能理解家用投影的‘未来’!”行业专家认为 , 疫情下家用投影普及得益于宅经济提速、也得益于封锁下的特殊教育、办公需求 , 在发展新价值、孕育未来更多元的家用应用格局 。
即“家用成为唯一亮点”这一趋势 , 本身确是“多元性”的 。 不是厂商简单补充一两款家用产品 , 就能冲刺销量的 。 思考家用投影的未来 , 必须具有立体的多元思维 。 疫情真正加速的恰是后一点(事实上 , 如果没有疫情 , 2020年家用投影也许成长率会更高) 。
3 。 激光努力寻找新增长点
在疫情影响之下 , 汞灯投影2020年的局面很是惨淡 , 半数腰斩的成绩无需多言 。 同时 , 激光光源技术产品的“格局”也不是“无忧”之地 。
一方面 , 上半年各种商务活动全面受限 。 商教激光、工程激光机都进入了“激光投影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低谷期” 。 同时 , 更惨淡的是电影放映机市场 , 前三季度基本“归零” , 成为从未有过的“暂停”时刻 。
另一方面 , 激光电视加速突围之战 。 国内彩电市场 , 激光电视成为“唯一正增长”的品类 , 代表了激光护眼大屏概念的“宅需求” 。 但是 , 激光电视的走红并未雨露均沾 。 2020年 , 海信的进一步夯实领头羊优势 , 峰米系的加速崛起、当贝的入局;与此前互联网品牌暴风等出局形成了对比 。

投影时代|里程碑式的变迁:2020年投影行业趋势总结
文章图片
图2/3

即 , 激光电视的成长性依赖于“品牌母系实力” , 因为主打彩电概念 , 就要融入彩电生态 。 后者上 , 海信等彩电企业品牌的优势显然更大(峰米借助小米的彩电概念、当贝也属于彩电APP生态板块) 。 这让很多激光投影品牌 , 对激光电视“有一些望而却步” 。
因此 , 在激光电视不好参与、工程市场进入相对低谷的时候 , 开拓教育和商务市场就成了一个可行方向 。 2020年三季度 , 商务激光投影机市场增幅超过3成 , 产品最低价格下降40% , 商务投影的激光化从此前“蹒跚”状态 , 向“急速挺近”姿态转变 。 诚然 , 商用投影市场自身在萎缩 , 但是毕竟商用板块内激光占比极低 , 商务投影依然可以成为激光投影增量的重大空间 。
而且 , 在2020年疫情下 , 投影品牌寻求激光产品线新增长点的过程 , 本土纯激光技术创新品牌可谓“压力更大、动作也更猛” 。 这进一步改变了激光显示市场的品牌格局——从中外品牌鼎力 , 进一步向内资创新品牌主导转变 。 甚至 , 有行业专家认为 , 如果外资品牌不及时纠正策略 , 激光投影可能重演“LED智能投影市场本土品牌全面瓜分”的格局 。
总之 , 2020年的激光投影市场格局进一步“机构化” , 除了工程市场之外 , 商务、教育、家用 , 都在形成新的需求与品牌格局 。 作为投影创新的龙头技术 , 激光显示正在进入“龙头变阵”的关键时刻 。 尤其是行业预计 , 激光投影2020年全年增长量将显著低于过去三年均值背景下 , 品牌格局之变的力度将“更具阵痛” 。
4.LED二线品牌趁势崛起
相对于激光创新产品线的变化 , LED投影产品与品牌格局的“稳定性”更高 。 极米和坚果千年王位无法撼动 , 决定了市场大部分份额的稳定态势 。 但是 , 除此之外的“品牌”二线却也在大幅调整 。
例如 , 第一季度当贝LED投影产品销量增长了4倍 , 和小米系一起成功晋级第二阵营 , 成为新军中的翘楚 。 除此之外 , 台系、欧美系、日系等品牌 , 也在谋划LED投影的新布局 。 因为 , 国内市场规模之争 , 绕不过LED投影 , 尤其是在商教传统应用萎缩的背景下 , 抓不住LED产品 , 几乎就无缘国内规模市场 。
另一方面 , LED智能投影越来越好用(欧司朗最新光源技术已经系统性支持2000-3000流明的亮度) , 这种使得“LED热不会仅仅在中国市场出现” 。 国际投影品牌需要重新审视LED投影技术全球扩散的可能 。 此前 , 国内创新品牌 , 受制于光阀供给端的限制 , 很难再国际市场大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但是 , 这不等于这种“保护传统国际品牌”的“金刚罩”会永远存在 。 现在国际品牌需要更多的LED产品未雨绸缪了 。
由此可见 , 2020年LED投影市场除了光源亮度进一步升级之外 , 极米、坚果之外的品牌“日益崛起”成为最大的看点 。 尤其是疫情带来的全球宅经济 , 正在加速这一改变的速度 。 甚至 , 有分析认为 , 未来很可能会出现“二线和外资品牌”等的LED新品为主导的“品牌份额之争” 。 或者说 , LED投影终于因为规模的扩大、技术的成熟 , 要来一场“行业遭遇战”了 。
甚至 , 创维、LG、优派等企业 , 已经推出了反射式短焦距LED投影——即和激光电视相似应用的产品 , 用来主打差异化市场 。 极米面对新的行业格局 , 祭出了“子品牌”的策略 , 主打2000元价位上下的产品线 。 视美乐、爱普生等品牌则加大了“激光微投化”的步伐 , 要在2000-3000流明产品段 , 用激光光源和LED产品来一次正面较量 。
也许 , 在LED投影近四百万台国内市场销量中 , 这些二线品牌、差异化产品和竞争产品的份额还不大 , 甚至可以忽略 。 但是 , 无能否认 , LED智能投影的巨大规模已经吸引力更多的“势力”参与其中 。 后者构成了2020年LED投影板块 , 二线崛起为主要特征的“市场复杂度提升” 。
5 。 盈利阵营的进一步分化
对于2020年的投影市场变化 , 最大的转变要体现在不同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变革上来 。 例如 , IFC上 , 传统投影品牌的大量缺席 , 本身就说明某种“财务选择” 。
首先 , 此前被认为“烧钱成长”的LED投影板块 , 2020年盈利大增 。 尤其是极米、坚果等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 , 已经从此前“输血”正式进入“造血”阶段 。 导致LED投影板块盈利增长的原因 , 在于“高亮度产品占比提升” 。 即1000流明以上投影销量 , 在头部品牌中 , 占到了半数份额甚至更高 。
其次 , 与LED投影板块的企业正在从烧钱深坑中走出来 , 进入良性轨道不同 , 汞灯投影产品则快速进入下坡路 。 销量腰斩 , 本身就意味着单位销售成本的增涨 , 不仅蚕食利润总量也蚕食利润率 。 例如 , 汞灯家用机型 , 是一种毛利较高的大众性产品 。 但是 , 2020年销量大幅减少 , 导致很多品牌这一业务线接近崩溃 。
第三 , 在创新投影产品中 , 激光投影一直扮演“盈利王”的角色 。 但是 , 2020年激光投影的文娱市场增幅下滑 , 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 。 同时 , 商务市场价格战和激光电视价格战加剧 , 3000流明档次激光投影产品利润率下滑更为厉害 。 行业专家认为 , 激光投影正在走向以“普及和规模”为特征的廉价时代——在规模崛起之前 , 盈利情况难以好转 , 或者会进一步恶化 。
第四 , 传统的投影市场盈利能力较强的日系投影正在走向低谷 。 一方面 , 因对国内激光创新品牌崛起 , 日系投影也必须在低价格、轻量化等产品上布局 , 自然蚕食利润水平;另一方面 , 日系军团擅长的汞灯市场正在腰斩 , 直接压缩了其盈利能力 。
第五 , 我国台系品牌正在处于“夹板”之中 。 其对大陆创新品牌没有接地气的优势、对比日系品牌没有品牌溢价的优势:甚至 , 大陆品牌的向上升级 , 首先就是蚕食台系品牌的传统份额和空间 。 特别是 , 台系投影品牌在光阀、芯片、光学器件上的配套能力 , 远落后于日系的背景下 , 其自身向上升级的空间非常狭小 , 这使得大陆品牌崛起于台系品牌的冲突更为剧烈 。
综上所述 , 2020年在投影行业细分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加速变革”的背景下 , 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加速调整 , 并最终成为“直接压迫企业战略调整”的“一锤定音的‘参数’”!这一变化也将决定 , 2020年之后 , 短期内投影产业必然进入“阵营调整”的“大变革时期” 。 其中 , 为人熟知的爱普生在上半年仅占到了市场份额的6% , 而占据榜首的家用投影领军人物极米拿到了22%的市场份额 , 这种大反差的变革将持续上演 。
6 。 家投市场“视频”品牌的阳谋
2020年 , 家用投影板块依然维系了强大的增长预期 。 年度第三次达到几乎百万台的增量 , 在整个消费显示版图中 , 都是非常“C”位的成绩:对比而言 , 传统彩电、手机屏幕等则都处于下滑通道 。
这一背景下 , 必然让一些新的势力窥视家用投影大屏的商机 。 虽然 , 在极米、坚果已经比较强大的背景下 , 行业新品牌的空间日益被压缩 , 但是这不妨碍“特殊”能力的品牌加速市场渗透 。
例如 , 投影产业2020年增幅最高的当贝 , 来自于安卓彩电APP市场 。 类似的逻辑 , 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天猫魔屏产品代表的“优酷”内容系 , 也在进一步加大产品的布局和投放力度 , 并日益成为“比较主流”的选择品牌之一 。 “内容+硬件”这个逻辑 , 在2020年的家用视听市场正在变得更强大 。
尤其是在5G+“高新”视频应用概念下 , 视频平台部署大屏和VR硬件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潮流 。 这已经使得3年前视频平台涉足智能投影的“试水”性质 , 变成了“战略卡位” 。 拥有视频源背景的力量 , 正在成为比“彩电系和传统外资投影大佬”实力更强大、更渴望成为主流之一的“智能家投”阵营 。
2020年 , 在付费视频市场不断发展、高质量网络视频内容不断流行、传统院线电影在疫情下发展出“网络同步”上映新商业模式的背景下 , 重新认识“视频平台”品牌在家投市场的地位 。 特别是认识创维与腾讯合作、坚果与芒果TV合作 , 这种跨界组合的未来意义;认识视频平台作为“品牌”和“渠道”价值的存在 , 对于投影家用版图的发展具有“更深刻”的战略意义 。
现在 , 家用投影版图已经高度碎片化:极米为代表的专业品牌、明基为代表的传统投影品牌、海信为代表的彩电品牌、腾讯视频代表的视频平台品牌、轰天炮代表的传统娱乐投影品牌……真的是山头不大 , 林鸟不少 。 即便有家投市场的火爆发展 , 这种僧多肉少的格局也不会有所缓解 。 这决定了未来的行业竞争必然是“淘汰战” , 而且是基于不同阵营完全不同的产品文化、品牌力量的“淘汰战” 。
7 。 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
2020年投影机产业的消费趋势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疫情下 , 这一问题的答案和逻辑有点“左右互搏”的特色!
一方面 , 2020年投影市场销售的产品中“降价”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 特别是家用产品市场 , 低价格、低亮度产品占比 , 三年来重回增势(大约5个百分点的结构性占比升高) 。 即便是商教和工程市场 , 2020年厂商也特别注重低价格产品、经济性产品开发 。 ——高端的高亮工程机 , 都在琢磨怎么更为轻量化和低成本化 , 借此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
但是 , 另一方面 , 2020年1080p级别投影机占比创造历史新高 。 800*600产品 , 几乎一年时间损失近6成的规模 。 4K产品的销量也从未如此之高:激光电视已经实现七八成的4K占比;LED智能投影4K销量也再次两三倍的速度增长 。 同时 , RGB激光产品实现零售市场“零的突破” , 高端家用产品的标准被重新定义 。
因此 , 可以发现2020年的投影市场是一个“两头涨”的状态 。 那么消费需求到底是向低价格低亮度的低端普及 , 还是向高亮度、特别是高分辨率的高端升级呢?答案是 , 两方面的数据代表了整个行业“结构化”的趋势 。
第一 ,行业是在增量通道上加速普及的 。 2020年家用、工程的普及规律一眼能见到 。 但是 , 商教市场整体萎缩下 , 也能叫普及吗?如果从整体规模看 , 商教固然不是普及趋势 , 但是从激光产品看 , 则期增量普及的趋势依然明显 。 这就表现在低端低价产品销量更多 , 占比增高 。 这说明 , 市场的潜在需求依然巨大 。
第二 ,1080p、4k占比创造历史新高 。 这充分说明 , 无论是商教、家用、还是工程 , 都在追求更好的“大屏清晰度”效果 。 道理很简单 , 目前市场上的视频都是高清、全高清的 , 有点要求的部门往往制作4K宣传片——这样的条件下 , 会议显示、教学显示上高清几乎已经是“底线”需求 。 稍有追求的 , 都需要上1080p系统了 。 即 , 内容驱动设备的需求逻辑 , 要求高端高清产品“占比不断提升” 。
第三 ,两个规律结合 , 就成了投影市场最需要“即高清晰度、又价格更低”的产品 。 数据显示 , 从细分品类看 , 2020年降价的LED 1080p投影是增幅最大的板块 。 这就体现了低价与高清的统一 , 体现了普及与高质量消费的统一 。
以上规律 , 从根本上说 , 还是“消费升级为主导”的 。 因为 , 还有一个“额外”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客户和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提升 , 行业市场对最低单价的容受水平在升级 。 这必然最终导致 , 随着高清晰产品占比的提供 , 投影市场的“视觉效果”、“价格尺度”都有一个显著的上移过程——即消费升级趋势 。
8 。 竞品技术之争下的转型
2020年投影行业最大的挑战依然是“竞品”技术 。 只不过这一年的竞品之争又有了新内涵:不仅是外部的 , 还有内部的!
首先 , 液晶产品依然强大 。 在大尺寸液晶产品单价下降趋势下 , 教育、商用显示 , 液晶交互设备大幅增长 。 其中 , 教育板块 , 液晶产品再次抢夺了教育投影机近4成的市场、商务投影板块也因为交互平板的增长 , 而出现了3成萎缩 。 甚至 , 在激光电视市场 , 86/75英寸液晶 , 也造成2000流明亮度激光电视的“几乎全数退场” 。
其次 , mini-led/micro-led显示产品在高端投影仪替代应用中的“竞争力”增强 。 利亚德等推出的8万元等级100英寸4K LED屏幕 , 对于高端会议、准工程投影应用的挑战正在升级 。 一大批mini-led级别的交互LED显示设备 , 是否会最终成为百英寸会议室应用级别的最佳选择 , 正在从“不可能”变成“市场蚕食” 。 且 , 行业预期 , 这类LED产品2021年价格会出现较大下降 , 这将进一步强化投影行业的竞品之争 。
第三 , 投影市场的竞品较量 , 2020年最大的不同发生在内部 。 即欧司朗新一代光源 , 将LED投影亮度提升到2000-3000流明 。 而此前 , 这一亮度段是激光电视销量最大的细分市场 。 也就是 , 2020年激光电视和LED投影在亮度上“接线”了;同时 , LED智能投影也有少数品牌推出短焦距和反射式超短焦距产品 , 更进一步挑战彩电式的应用方式 , 形成了与激光电视可能的未来之争 。
当然 , 2020年LED投影产品的高端高亮销量比还很小 , 还不足以动摇激光投影的地位 。 但是 , 高亮化的LED产品 , 必然导致行业在次级亮度产品上开打价格战 。 即1000-1500流明1080p LED智能投影低价普及——这类产品几乎替代了大部分800*600 , 1024*768分辨率的汞灯娱乐机型;同时 , 2000流明LED投影畅销 , 外加部分2400流明激光投影降低价格 , 让3000流明1080p汞灯投影销量减半 。
即 , 从竞品角度看 , 2020年汞灯投影板块成为最大的输家 。 无论是液晶大屏、更亮的LED、更低价的激光、mini-led大屏等都在蚕食汞灯投影从最低端到最高端的市场 。 汞灯投影 , 2020年市场规模几乎因此腰斩!
从汞灯市场的竞争结果看 , 2020年是投影竞品竞争规律的一个转折年;从LED亮度和激光成本价格下降的变化看 , 2020也是投影竞品之争的一个转折年;从mini-led等技术的发展、85英寸液晶的降价看 , 2020还是一个竞品之争的转折年——即 , 投影产业老生常谈的竞品之争 , 在这一年变得更为重要 , 2020年的竞品格局也在塑造更长远的未来市场结构和趋势 。
9 。 拥抱场景 , 还需更努力
从行业发展看 , 2020年投影市场更加注重拥抱“技术主导”的结构性调整:集中表现是LED高亮化、4K等高分辨率升级、激光产品的普及和轻量化 。 这一主流的规律 , 反而一定程度掩盖了部分产品对“场景”的进一步拥抱 。
例如 , 放射式短焦距技术在LED智能投影上加速渗透 。 同时 , 这种短焦距技术的工程投影市场规模也在扩大 。 超短焦的好处 , 显而易见:即克服空间纵向容量与大屏幕之间的矛盾 , 让大屏应用(无论家用还是工程)都可以见缝插针 。 同时 , 超短焦的反射式“大角度光路” , 也与投影显示的光学抗光幕技术必然关联——这使得反射式短焦距 , 在抗光显示上的优势很明显 。

投影时代|里程碑式的变迁:2020年投影行业趋势总结
文章图片
图3/3

再例如 , 超轻量化产品创新依然是行业热点 。 LED、激光都在加强这方面的探索 。 尤其是在传统商务市场遭遇液晶大屏挤压之后 , 很多品牌看好“移动便携”商务这一“没有竞品”的板块 。 专注于商务的超便携投影产品创新上 , 理光、视美乐在加速布局——而且 , 在激光和LED光源技术进步之后 , 这些超便携产品亮度起点都比较高、显示应用效果更好 。
另一个例子 , 智能产品与商务机型的结合在加速 。 此前 , 智能技术与家用投影的结合已经普及化 。 而在商务领域 , 智能机占比依然较低 。 这也是投影与竞品的液晶平板一大差别 。 如果仅仅是显示器价值 , 在应对2020年疫情导致的“远程办公”流行的时候 , 就显得力不从心 。 智能技术和远程办公功能整合在一起 , 可以节约成本、简化会议设备 , 优点显而易见 。
应用创新是真正能主导未来的力量 。 ”行业专家指出 , 投影应用正在遭遇更多竞品技术竞争的压力 。 这时候 , 只有发挥投影独有的技术特性、在细分市场找到“无法取代”的价值 , 才能根本上驱动市场长期健康可持续增长 。
而后者 , 必然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以“场景创新为归宿” 。 2020年 , 是投影行业技术进步比较显著的一年 , 也是场景创新艰苦努力的一年:但是 , 场景创新只是艰苦努力还不够 , 市场需要看到更多、更出色的细分应用针对性创意 , 需要更多能落地的好的应用范例 。 这方面2020年行业努力还不够——这固然与疫情下的市场拓展限制有关 , 也与厂商们的关注焦点有联系 。 后者确需未来投影界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做派 。
10 。 为生存而战的新共识
2020年 , 投影市场最关键的趋势性变革之一 , 是行业内很多企业真正意识到了“生存危机” 。 其中 , 越是历史悠久和传统的企业 , 现在压力越是山大 。
第一 ,汞灯在业绩中占比越大的企业 , 2020年的业绩压力也就更大 。 这主要在于这一年汞灯投影销量腰斩一半 。 家用、商用、教育 , 哪怕是工程市场仅剩下的一点汞灯份额 , 都在“腰斩” 。 这一背景下 , 如果企业明年还主推汞灯系产品 , 那就是要做“退市”准备的节奏了 。 所以 , 汞灯向新光源的转型 , 窗口期已经机会快没有了 。
第二 ,单片式LCD投影的日子正在越来越不好过 。 早期市场 , 汞灯投影的灯泡和价格问题显著较高;LED智能投影低价格产品的亮度和分辨率不行;消费者对于购买一台投影机的心理价位也更低……这三个主要因素导致 , 七八百元的LED光源单片式LCD投影 , 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 2020年 , 以上三个因素都在变化 。 其中 , 宅经济在疫情影响下 , 地位提升了 , 消费者价格心理承受力也高了;TI的新光阀、欧司朗的新光源 , 让LED智能投影能够亮度高、分辨率升级 , 价格还下降 。 早期依靠单片LCD产品成长起来的娱乐投影品牌压力增加了 。
第三 ,LED智能投影、激光电视市场品牌参与量还在增长 。 甚至 , 2020年是难得的“没有主流品牌退出”的一年 。 2018-2019年互联网创新彩电品牌的大量死亡 , 没有造成家投行业参与者规模的下降 。 反而在疫情年 , 迎来又一轮新手入局年 。 这对于行业竞争而言 , 显然是“更多的压力” 。
第四 ,投影市场的“生存之争”还体现在“优势品牌”的横向成长上 。 LED投影进入2000-3000的亮度 , 完全能撑起移动商务、中小会议室的应用需求;激光电视市场海信已经明确在教育和商务应用领域的布局 , 而且瞄准万流明亮度要去玩工程应用……这样的规律 , 让行业市场的品牌意识到 , 投影市场的“细分市场混业经营”的规律 , 不仅适合传统巨头外资品牌 , 也适合新秀品牌 。 这种“细分市场混业”下 , 企图依靠“主导某一细分应用领域而生存”的想法变得不再实际 。
以上四点综合起来 , 一个基本结论就是 , 投影市场品牌过剩、竞争激化、技术替换升级加速的事实 。 即便 , 投影机以后会有家用千万级的市场、百万级的工程市场 , 差异化教育和会议商用还有数十万台规模 , 恐怕也很难容纳如此多的品牌生存 。 特别是在新老技术换代中 , 部分品牌并没有及时跟上节奏的背景下 , 新旧品牌都有淘汰压力 , 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
综上所述 , 2020年是投影市场的一个转折年 。 疫情驱动了一系列行业趋势性过程的“加速” 。 外加疫情导致的市场结构性低迷、新技术进步导致的竞品之争家居 , 投影产业正面步入“多事之秋”、“存亡之际” 。 这也将是决定未来行业基本格局的关键时刻 , 是品牌们需要认真思考“生存与毁灭”问题的狭窄窗口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