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知道中午十二点的食堂是什么样子吗?

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打好了餐去结算排队 , 冗长的队伍伸长了脖子还看不到尽头 , 却还不断有人在加入……每天的焦急和无奈中 , 很多人已经习惯食堂就餐这种漫长的等待 , 很多食堂经营管理者想要做点什么 , 但在庞大的人潮面前 , 也无从着手 。
现在 , 改变正在发生 。
华为和全球最大的餐饮服务公司之一索迪斯联合创新推出的智能结算解决方案 , 就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 , 基于智能化精准识别菜品的能力 , 在实时的打餐结算环节做到节约时间、提升效率 , 在后台管理环节则帮助企业实现经营价值提升 , 以及辅助用餐者进行健康管理 。
这个方案 , 也让生态合作下的AI落地技术能量集中展示出来 。
吃饭这件小事 , 麻烦却不少也不小
在各种求而不得的世俗欲望中 , 唯有口腹之欲是最容易满足的 。
吃饭着实是一件很小的事 , 但是 , 在食堂团餐等场景下 , “更好地吃饭”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它面临着不少甚至不小的麻烦 。
首先 , 是“大塞车”式吃饭 , 入场快、放行慢 。
排队等结算 , 尽管队伍越来越长还不断有人涌入食堂 , 但是总感觉收钱的小姐姐显得慢吞吞的 , 进入结算的用餐者增长速度远大于结算完成的速度 , 进的多、出的少 。
究其原因 , 当下的主流就餐结算模式在速度和准确率上都难说多优秀 , 往往成为影响就餐体验和效率的“卡口”:要么口算 , 容易算错 , 总要多确认几次;要么超市收银模式 , 一个个菜品计算十分耗费时间;要么是餐盘芯片模式 , 要求不同盘子装不同菜品 , 盘子多了结算容易出现麻烦 。
然后 , 是吃多吃少一抹黑 , 卡路里爆棚 。
以营养过剩、营养不均衡为代表的健康管理问题日渐显现 , 在食堂团餐场合同样如此 , 甚至更为明显——打餐随性、塞满盘子、狼吞虎咽……很多人在食堂团餐场合的饮食总是显得更加奔放与不羁 , “吃多了”、“不知道吃的是否合适”成为常态 。
口腹之欲下 , 卡路里爆棚是经常的事 , 而另外一边 , 在做好后勤的旗帜下 , 食堂团餐当然都做到了让食客吃饱吃好 , 至于每个人吃得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需求 , 则很难去介入和涉及 。
虽然与饮食结合最为紧密 , 但食堂团餐在后台的健康管理这件事上一直是缺位的 , 而这根本上也源于食堂没有建立完整的后台数字化经营分析体系 , 无法从中衍生出针对用餐者的个性化服务方案 。
AI接了地气 , 就餐终于不再愁
从痛点出发 , 来看食堂团餐领域的一些智能化手段就变得更容易理解 。
华为和索迪斯联合创新的智能结算解决方案(以下简称联合方案) , 简单来说 , 就是基于华为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 , 把AI图像识别引入结算环节 , 来实现菜品的自动识别 , 自助计价结算 , 大幅度提升结算效率 , 并通过辅助的大数据等手段实现健康管理的联动 。
这套联合方案 , 现在已经在华为深圳总部食堂 , 以及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各大企业、医院及高校的食堂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
当AI开始在食堂这样十分“接地气”的场景中实现广泛落地 , 关于就餐的痛点问题就迎刃而解 。
1、不堵车:食客看菜吃饭 , AI“看”菜算价
在昇腾边缘计算组件的加持下 , 联合方案可以自主识别出菜品的类型 , 用餐者只需要把餐盘放到指定位置即可 , 结算过程可实现全程自助 。

什么|你知道中午十二点的食堂是什么样子吗?
文章图片

在深度训练的底层AI技术基础上 , 机器识别实现了很高的准确率和极低的识别时间 , 加上对就餐卡、手机等便捷支付方式的联动 , 整个就餐结算过程“放行”速度加快 , 冗长队伍排队等着结算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从实际案例看 , 2000人服务规模的食堂 , 整体平均结算速度从20秒/人提速至3秒/人 , 效率实现质的提升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个过程 , 只需要通过摄像头“看”菜品即可实现 , 告别了餐盘配置芯片等等复杂的智能结算模式 , 在部署上十分便利 , 适合几乎所有食堂团餐场所 。
2、还省钱:投入少了、用餐者多了 , 服务体验也上去了
对餐饮运营方而言 , 通过简单的摄像头配置即实现自助式服务 , 提升食堂团餐的整体服务能力 , 最终实现当下所有企业对“提效”的追求 。
仍然以2000人规模的食堂案例来看 , 在智能结算解决方案应用后 , 食堂每小时服务人数从180人增加到1200人 , 这是巨大的经营承接能力提升 。
在服务承接力提升的情况下 , 用餐者的体验却不降反升 。 联合方案应用的广州某公司食堂 , 有工程师员工接受采访就表示“可以自己打菜、自己结算这很有意思” , 显然 , 更便捷、更具有科技感和个性化服务的用餐体验 , 本身就成为了一种体验的加成 。
3、看“脸色”:知道大家喜欢什么 , 还知道个人需要什么
结算环节成为食堂就餐体验的卡口 , 这反过来也意味着把握好结算环节 , 就能在食堂经营层面提供更多的管理支持 。
联合方案不仅有单一结算环节的菜品识别与结算 , 还融合了实时数据管理的能力 , 可以实现7*24小时实时数据更新与后台管理 , 简单说 , 通过智能结算 , 食堂经营者可以对营收数据、订单、餐盘、菜品等做到心中有数 。
典型地如 , 可以发现用餐者更偏好哪些食物或口味 , 从而在菜品规划上进行调整 。
而具体到个人 , 联合方案融合了菜品摄入热量信息判断的能力 , 即在结算时提供菜品营养信息及实时计算卡路里信息 ,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能与用餐者个人端的APP形成联动 , 帮助掌握整体热量摄入与营养均衡状况 , 实现更好的个人健康管理 。
进一步看 , 吃什么、吃多少做到心里有数不再盲目后 , 用餐浪费的情况也将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 。
4、自成长:一边做 , 还能一边学
联合方案不是部署后就固化下来 , 其还能实现不断的自我成长 。
在深度度量学习的方法下 , 联合方案能够对每一个菜品进行精准学习 , 在日常管理中 , 支持自由增删菜品 , 遇到新类别菜品 , 只需录入一张菜品图片即可识别该新类别的菜品 。
这种能力 , 是通过边缘计算来实现的 , 即终端自带的AI计算能力可以不短优化升级 。 而除此之外 , 联合方案还做到了设备云端统一管理 , 每一次识别后自动添加目标检测与分类标签发送到云端训练平台 , 使训练样本不断增多 , 基础模型精度从而不断提升 。
直白地说 , 在云端更强大“智囊”的帮助下 , 结算方案日常使用的次数越多 , 识别菜品的能力就会变得越强 , “越用越好用” 。
千行百业 , 都在“AI一下”
能够在食堂团餐领域大放异彩的AI , 也同样在更多产业中产生着巨大的价值 。
华为昇腾AI凭借深度的边缘计算能力和云边端一体化部署 , 目前已经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电力、智能制造等领域拓展了海量的应用场景 。
例如 , 同样的通过摄像头“看”进行识别的AI能力 , 就被应用到了电力巡检场景下 , 帮助电站内和线路沿线识别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风险因素(例如 , 建筑工地吊机可能触碰电线等) , 做到及时告警 。
通过极为简单的部署方式(通常是有摄像头加简单的昇腾产品组件 , 配合云端统一管理) , 很多场景都可以触及过去高高在上的AI技术 , AI的普惠正在加速到来 。
而这个过程 , 离不开华为与生态伙伴的“组团”推进 。
这次的联合方案 , 合作方索迪斯总部位于法国巴黎 , 在工商企业、学校、医院、养老院、工厂、大型活动等的餐饮服务方面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 这为华为昇腾AI技术更好地实现落地提供了产品层面的通路 。
事实上 , 在多数场景下 , 华为让AI更好地面向场景、促成价值落地 , 都离不开领域内已经耕耘多时的生态合作方 , 反过来 , 生态合作方也在借助华为昇腾的AI技术和成熟套件提升服务能力和体验 , 双赢乃至多赢的格局不断强化 。
视角再回到食堂团餐场景里 , AI技术加速渗透 , 更多的团体餐饮服务将被AI深度改变 , 更系统化的经营管理、更好的就餐体验、更人性化的个人健康管理 , 将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最离不开的吃饭这件小事当中 , 这是AI改变千行百业的一个缩影 , 也是AI普惠的集中展现 。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 , 未经授权 ,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 , 现演变为“自媒体” , 成为一个行业;
【什么|你知道中午十二点的食堂是什么样子吗?】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