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虾米之死:版权魔咒下的宿命使然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赵磊
来源:燃次元(ID:chaintruth)
王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整理他在虾米音乐十年来的歌单 , 2020年12月初 , 他看到了持续几天的关于虾米音乐要关停的讨论 , 一些老用户奔走相告 , 很多人都在问:“难道真的要关停了吗?那我们的会员和专辑怎么办?”
当时王岩便有预感 , 虾米可能真的离死不远了 , “我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了 , 就躺在我手机的某个角落里吃灰 , 不卸载还是出于一种怀旧情绪 。 ”
有时在收拾屋子的闲暇午后 , 王岩会打开一首周云蓬的《九月》 , 他读大学的时候在虾米上关注了很多小众音乐人 , 和很多虾米的“音乐信徒”一样 , 即便后来QQ音乐、网易云陆续收录了很多小众音乐 , 王岩也觉得 , “同一首歌在不同平台听起来完全不是一种感觉 。 ”
这片国内流媒体音乐的“圣地” , 终究没能逃过衰亡的命运 。 1月5日 , 虾米音乐发布官方声明表示 , 由于业务调整 , 虾米音乐播放器业务将于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务 , 转型To B音乐服务 。
虾米为用户提供了复制链接、导出Excel等方式转移歌单 , 把这份音乐记忆保存下来 。 不过王岩已经整理得差不多了 , “很多老歌又重听了一遍 , 但也有很多以前很喜欢的歌变灰了 , 幸好还能在其他地方听到 。 ”
情怀之外 , 虾米的消失不会对王岩这些老用户有实质性的影响 , 大家在朋友圈晒完“我和虾米的故事”海报 , 喊一声“爷青结”之后 , 依然照常打开网易云和QQ音乐 , 度过拥挤的地铁通勤或难熬的失眠夜晚 。
虾米作为一个音乐流媒体产品的历史结束了 , 但是虾米用户对于音乐的热爱 , 和虾米曾对中国音乐市场做出的贡献成果保留下来 , 也留给了行业许多思考 。 “虾米音乐做了很多事情 , 有过辉煌的过去 , 但也囿于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 , 最终走到今天这一步 。 ”一位互联网音乐从业者对燃财经表示 。
前半生盗版横行 , 付费艰难 , 后半生版权大战 , 错失良机 , “纯粹”造就了虾米 , 同时也毁灭了虾米 , 回到过去任何一个时间点上 , 不管虾米创始人王皓 , 还是被阿里收购后的历任负责人刘春宁、高晓松、宋柯 , 亦或是纳入阿里大文娱体系后的俞永福、杨伟东、朱顺炎 , 都做出了当时看起来最合理、最正确的决定 , 但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 。
“虾米是在夹缝中走过来的 , 能延续这么多年已经很不容易了 。 ”在阿里大文娱前员工周爽看来 , 虾米生不逢时 , 虽然是个好产品 , 但却与大环境格格不入 , 也没能顺应外部环境做出有效的应对 。 而虾米的死 , 反映出中国音乐行业理想与现实的分裂 , 这种分裂至今没能弥合 。
音乐是一种理想主义
谢铭至今还很怀念虾米音乐的推荐系统 。 七八年前 , 他用虾米听歌 , 那会儿虾米的曲库还很全 , 总能推荐出一些很符合他音乐品味的宝藏歌曲 , 后来不管是推荐做的还不错的网易云音乐 , 还是曲库最全的QQ音乐 , 都没能带给他更好的体验 。
音乐是很个人的事情 , 歌声响起 , 很容易将人的思绪带回那些遥远的过往 , 内心涌现出当时的情感 。
谢铭记得2014年的一个冬夜 , 他和女友分手 , 在虾米中打开私人FM , 推荐的第一首歌就让他泪流满面 , 此后这首《Summer Days in Bloom》一直在他的最爱歌单里 , 得知虾米音乐要关停后 , 谢铭觉得再也不会有这么懂他的音乐APP了 。
“你要说虾米哪里好 , 其实也很简单 , 不管何种心情和场景 , 也不管你的口味多冷门小众 , 在虾米总能找到你喜欢的歌 。 ”
这是虾米十年老用户蜜子酱的感受 , 她曾经历过虾米的黄金时期 , 那时候的虾米曲库是用户共创出来的 , 大家将自己收藏的歌上传上去 , 每一张专辑、每一首歌的信息都特别详尽 , 就像一个藏书特别丰富 , 分类、检索机制又特别完善的图书馆 , 爱好者能轻松触达喜欢的作品 。
文章图片
图2/4
图源 / @微博虾米音乐
相比其他音乐平台 , 虾米更具专业性 , 曲库丰富 , 从头部到小众都有覆盖 , 囊括了详尽的曲风流派分类列表、极高完整度的乐手信息、专辑和歌曲信息 , 也有专业有品位的编辑团队 , 仿佛虾米就是为音乐而生的 , 而在热爱音乐的人心目中 , 虾米是良师益友 , 是交心知己 , 也是通往音乐殿堂和精神家园的路径 。
虾米音乐的独特气质来自于创始人王皓 , 上大学时 , 他是乐队吉他手 , 毕业后也一头扎入音乐行业 , 开琴行 , 靠卖乐器赚钱 , 也搞过音乐论坛 , 同时帮很多地下乐队联系演出场地 , 推广音乐的同时帮这些音乐人赚钱 。
他发现音乐行业的最大矛盾就是 , 很多好的作品没办法被喜欢音乐的人听到 , 音乐人只有唱片公司这一个出口 , 为了迎合大众口味 , 流行音乐一家独大 , 流水线生产 , 偏小众的独立音乐人虽然创作优秀原创作品 , 但付出和回报严重不匹配 , 生活普遍艰辛 , 靠音乐几乎赚不到钱 。
2003年 , 王皓进入阿里做了一名技术工程师 , 三年后 , 他换了一种身份重回音乐行业 , 创办虾米网这个平台 , 他的合伙人是在阿里负责雅虎旗下社区业务的王小玮 , 此外还有同在阿里的技术总监陈恩卫、开发工程师吴轶群、民谣歌手朱七 。
音乐、推荐系统、社区 , 这是创始团队的标签 , 也是虾米音乐最早的几个特征 。 在搜索和下载还是用户核心需求的2006年 , 王皓想做一个基于音乐分享和音乐口味推荐的P2P下载平台 , 用户可以上传分享自己收藏的音乐、搜索下载自己喜欢的音乐 , 网站则提供专业的分类检索和兴趣推荐 。
从这两点出发 , 虾米做了当时中国最好的音乐推荐系统 , 也打造出一个用户粘性非常高的音乐分享社区 , 靠着用户分享上传做出了中国最全的音乐曲库 , 不管是大众流行音乐 , 还是小众独立音乐 , 都资源丰富、信息全面 , 这种UGC众创形式给虾米打下了坚实的内容基础和用户基础 。
满足用户听歌需求的同时 , 王皓也没有忘记音乐人的艰辛 , 虾米最早探索了音乐付费:对于部分版权歌曲 , 用户将歌曲上传到虾米后 , 听众需要付费下载 , 虾米再拿这些收入支付版权费 。 虾米也通过寻光计划等挖掘扶持了一大批原创音乐人 , 如方拾贰、程璧、燕池、何小河 , 而宋冬野、陈粒、李荣浩等也是从这里崭露头角 。
虾米诞生于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蛮荒时代 , 身上带着明显的旧时代弊病 , 从今天的版权意识看 , 甚至名不正言不顺 , 但是虾米也有着强烈的理想主义气息 , 想成为打破唱片公司发行垄断的勇者 , 给中尾部的音乐人一个容身之地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但现实的残酷远远超过了虾米的想象 。
版权的魔咒
带着理想出发 , 虾米开始了艰难旅程 , 在最初的无版权阶段后 , 虾米不得不向唱片公司支付版权费 , 但是在那个付费意识极其低下的时代 , 千分之五的付费率根本不能负担版权支出 , 虾米每年支付的版权费用是收入规模的十几倍 。
想让音乐人赚钱的愿望也遭到了打击 , 2010年9月 , 李志、周云蓬等民谣歌手联合发表声明共同抵制虾米的未授权上传和付费下载 , 很多音乐人都说并没有从虾米那里拿到版权费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 版权保护越来越重要 。 从2005年开始 , 文化主管部门就开始推行游戏、文学、音乐等互联网领域的正版化 , 2010年前后 , 音乐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独家授权政策 , 一家版权方只能授权给一家在线音乐平台 , 后者再互相转授权 。
独家这两个字 , 让一些人看到了商机 , 也让王皓嗅到了危机 , 监管在大力打击盗版 , 虾米的曲库缩小 , 商业模式和用户规模难以为继 , 在2010年左右就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 王皓不得不思考虾米的退路 , “虾米作为独立音乐平台会比较危险 , 和一些大的平台在一起 , 会安全一些 。 ”
各个音乐平台受到的版权束缚越来越大 , 没有版权 , 曲库丰富度大受影响 , 用户势必流失 , 大家对版权的争夺更激烈了 , 侵权官司不断 。 加上索尼收购百代 , 上游集中 , 话语权增强 , 完全成了卖方市场 , 版权费用水涨船高 , 一场版权大战即将到来 , 行业也开始加速洗牌 。
有人陆续撑不住了 , 免费下载类音乐网站率先退出历史舞台;2012年 , PC音乐巨头百度放弃MP3业务 , 将旗下音乐播放器整合为百度音乐 , 收缩战线;2013年 , 在独家政策刚出台时拿下大量版权的海洋音乐收购酷我音乐;背靠巨头的QQ音乐苦苦支撑;小而美的豆瓣FM、虾米音乐遭遇生存危机 , 前者逐渐退出市场 , 后者与天天动听一起 , 在2013年被阿里收购 , 成立阿里音乐 。
文章图片
图3/4
图源 / @虾米微博
除了早已囤积大量版权的海洋音乐 , 中国数字音乐成了只有BAT三家巨头才能玩得起的游戏 , 形势比人强 , 虾米也进入“阿里时代” , 成了巨头阿里高调进入互联网文娱行业的排头兵 , 并获得了很大的支持 。
王皓等创始团队留在了虾米 , 但是寄人檐下 , 需要考虑更多阿里文娱乃至在整个集团生态中的定位 , 不过有两亿用户的天天动听顶在前面 , 虾米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小而美”的特色 , 在阿里不惜重本的版权投入下 , 一派光明前景 。
2015年 , 阿里音乐签下滚石唱片的版权合作 , 也拿下了华研国际 , 还想乘胜追击拿下周杰伦的杰威尔音乐 , 腾讯回过神来 , 阻止了这一合作 , 将阿里当成了最危险的对手 , 那时的阿里音乐甚至有分拆上市的打算 , 但是负责阿里大文娱的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春宁因在腾讯工作期间涉及商业贿赂而被拘捕 , 打破了阿里音乐的势头 。
2015年7月 , 高晓松和宋柯的到来 , 则成了阿里音乐的一场噩梦 。 在高晓松、宋柯入职阿里的同一时间 , 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转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 , 要求各大互联网音乐平台在2015年7月31日前下架所有侵权歌曲 。
在这版权大战升级的当口 , 腾讯和阿里相背而行 , 历史的分歧就此产生 。 在高晓松和宋柯主导下 , 阿里音乐没有对版权做更多投入 , 终止了与各家之间的转授权谈判 , “谈不下来就先不谈呗” , 即便这会让阿里音乐下架几百万首歌曲 , 转而想通过打造一款类似于淘宝的产品 , 把资源、产品、服务都集中在一起 , 不仅面对消费者 , 也面对产业上游 , 深度改造音乐行业 。
“如果只是玩版权 , 我和高晓松就不来了 。 ”宋柯说 。 2016年上半年 , 天天动听被“一键更新”为阿里星球 , 半年之后 , 阿里星球用户流失严重 , 被迫关闭 。
在阿里大文娱前员工周爽看来 , 虾米是既幸运又不幸 , 幸运的是 , 虾米没有成为被改造成阿里星球的那一个 , 不幸的是 , 天天动听的“自杀”波及到了虾米 , 使其被迫由“小而美”向大众化转型 , 用户流失到了网易云音乐 。
另一边 , 腾讯通过置换股权推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合并 , 一举将90%的版权音乐收入囊中 , 并拿下接近50%的市场占有率 , 而放弃版权争夺的阿里音乐在2016年只有20%的音乐版权 。
宋柯看不起的“版权” 。 最终要了阿里音乐和虾米的命 。
虾米的宿命
虾米的失败 , 可以追溯到2016年退出版权竞争 , 也能追溯到2013年委身阿里 , 甚至从它2007年诞生的那天起 , 就已经注定 。
“中国音乐市场就没有一天正常过 , 而像虾米这样认真做音乐的公司 , 本应该是最正常的 , 却反而像个异类 。 ”一位音乐行业从业者表示 。
回到那个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 , 原本应该是产业链源头而受到重视的创作者、音乐人 , 却从来没有过自身应得的地位 , 反而长期处于唱片公司、盗版商和互联网巨头的压迫之中 , 仅凭一个小小的虾米 , 实在改变不了环境 。
在数字音乐未兴起前 , 音乐变现方式极其单一 , 发行渠道被唱片公司垄断 , 音乐只是一门生意 , 与艺术、心灵、人生无关 , 小众音乐创作只能作为一种爱好 , 赚钱难如登天 。 而在互联网出现后 , 正如其他所有行业对互联网的期待一样 , 音乐人有望通过去中心化的触达方式获取收入 , 但互联网平台是中心化的 , 尤其对于轻度、高频的听音乐需求来说 , 绝大部分人只需要一个版权丰富的平台即可 , 到头来 , 音乐人还是得看掌握流量的平台脸色 。
文章图片
图4/4
图源 / @微博虾米音乐
高晓松和宋柯这样的音乐人 , 曾经想改变这种现状 , 他和高晓松的价值就在于二十多年的经验让他们知道这个行业里面所有人都在干嘛 , 以及他们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 从而打造出一个“真正对音乐行业有帮助的平台 , 别光大家在这儿聊这个歌播了多少次 , 能不能挣到钱” 。
“这对于刚刚把版权理清楚的中国音乐产业来说还是太遥远了 。 ”音乐人王柯说 。 他觉得当资本进入这个行业的那天起 , 规则就已经改变了 , 不再是音乐这样纯粹的事情 , 逐利、短视、疯狂 , 让音乐行业和音乐人们把目光放在脚下 , 而不是未来 。
“现在还喜欢拿版权说事 , 就挺没意思的 , 版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我觉得接下来应该考虑如何培养新音乐 , 培养下一个周杰伦和朴树 , 怎么让音乐人更有保障的生活和创作 。 ”
即使这样简单的事情 , 对于中国数字音乐来说依然很遥远 , 因为音乐本身依然不赚钱 。 众多行业人士都认为 , 腾讯音乐之所以能在巨头搏杀中获胜 , 是因为依靠腾讯的流量和社交优势 , 解决了变现的问题 , 才愿意持续投入到版权大战中 , 而本身就不盈利的虾米音乐 , 处在阿里巴巴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下 , 一旦没有和支柱业务结合好 , 被抛弃是理所应当的 。
商人只看利益 , 谁管情怀 。 从王皓到高晓松 , 虾米的理想主义 , 终究成了笑话 。
在旧版官网中 , 虾米是这样介绍自己的诞生:2006年的第一场雪 , 一群爱音乐的人在杭州的一家小咖啡屋开始了他们的追梦旅程 。 他们有着这样的音乐烦恼 , “听者和歌者 , 为什么巨大的市场需求却无法很好养活一个为我们带来生命升华的创作群体?”
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
【|“文青”虾米之死:版权魔咒下的宿命使然】(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