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除了“嫦娥”,还有谁带回太空“土特产”

先驱者阿波罗和月球号
1969年7月20日 , NASA阿波罗11号登月舱带着2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 , 成功踏上月球正面的静海基地 。
这不仅是人类首次载人登陆月球 , 也让月球成为人类首个亲身探测过的地外天体 。
在总计2.5小时的月面出舱活动时间里 , 2名宇航员先后完成了3次月面采样 , 共采集21.6千克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 , 随后带回地球 。
此后的阿波罗12、14、15、16、17号均成功实现了载人登月、月球岩石及土壤采样和返回 , 且一次比一次采得多 。 特别是1972年的阿波罗17号任务 , 宇航员们不仅在月面舱外活动了22个小时 , 采回110.5千克月球样品 , 同时还把地质学家送上了月球 。
苏联的月球16号 , 于1970年9月20日着陆在月球正面的丰富海 , 并采回101克月球样品 。 苏联的3次月球采样任务:月球16号、月球20号、月球24号均为无人采样 , 采回样品从几十克到一百多克不等 。
“捕捉”彗星的星尘号
1999年2月7日 , NASA的星尘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 它的目标之一 , 是在彗星“维尔德2号”彗发(即彗星周围围绕的尘埃和气体)中 , 采集尘埃及星际尘埃样品并带回地球 。
这是一颗公里级大小的彗星 , 每6.4年环绕太阳一周 。 在星尘号上 , 有着一个使用二氧化硅气凝胶材质制作而成的网球拍大小的收集装置 。 当探测器从彗星彗发飞过时 , 星尘号就迎面展开这个收集装置 , 温柔无损地把被气凝胶拦住的尘埃收集起来 。
2006年1月15日 , 星尘号返回舱回到地球 , 共带回约100万颗尘埃颗粒 , 总计质量约1毫克 。 尽管带回的“土特产”不多 , 但星尘号带回的彗星尘埃样品 , 至今仍是人类史上的独一份 。
历经坎坷的隼鸟号
2003年 , JAXA的隼鸟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 目标是前往近地直径不足1公里的小行星“丝川”展开探测并带回样品 。
隼鸟号的旅程并不顺利 , 还没飞抵目标就已故障不断 。 抵达“丝川”后 , 释放着陆器和着陆采样的计划也没能按预期实施 , 燃料泄漏、“满身伤病” , 甚至长期陷入失联和“濒死状态” 。 但它还是克服了种种艰难困境 , 终于“起死回生” , 在2010年6月奇迹般地将来自“丝川”的约1500颗、总质量不到1毫克的尘埃样品送回地球 。
隼鸟2号和冥王号
JAXA和NASA在10多年后 , 又相继推出隼鸟2号和冥王号 , 分别瞄准近地小行星——“龙宫”和“贝努” , 沿用隼鸟号的采样法前往采样 。
隼鸟2号在2019年完成两次采样 , 分别采集了来自“龙宫”表面和地下两种样品 。 原本要采回100毫克样品 , 但按目前的“开箱”情况来看 , 实际采回的样品远超这个量级 , 而且还可能采集到了“龙宫”的气体物质 。
另一边 , 计划采集60克-2000克“贝努”样品的冥王号 , 也已在2020年10月顺利完成样品采集和封装 。 不过 , 它要在2023年才能将样品送回地球 。
【月球|除了“嫦娥”,还有谁带回太空“土特产”】(徐 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