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系统中 , 单相接地故障约占全部故障的80% , 而且这些单相接地故障中 , 80%以上是瞬时的和可以恢复的 。 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供电的可靠性 ,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 取决于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 在有效接地系统中 , 单相接地故障线路会被迅速切除 , 防止事故扩大 , 这对于110KV及以上的输变电网络来说是合适的 。 35KV及以下中压输配电系统 , 由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 , 则采用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 , 或称小电流接地方式 , 对于发生几率较高的单相接地故障 , 不会产生危及人身、设备和系统安全的短路电流 , 并具有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自愈能力 , 系统的线电压仍然对称 , 可以保持对用户的连续供电 。
文章图片
管理系统
我国6~35KV中压系统主要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非有效接地方式 , 提高了中压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 但另一方面 , 这种接地方式也给中压系统带来了一些问题 , 主要是单相接地时会引起弧光过电压及谐振过电压 , 特别对于较高倍数的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 , 如不能及时消除 , 可能造成避雷器热崩溃、电缆放炮、电压互感器故障、绝缘闪络等各类事故 , 引发第二点接地造成危害较大的相间事故 。
【中压|电网接地监控管理系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事故表明中压系统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会给中压系统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带来一些问题 。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 , 用户就会在供电可靠性和运行安全性两者间进行选择 , 也就是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 多年的运行经验表明 , 在中压系统选择有效接地方式会显著地降低供电可靠性 。 因此保持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高供电可靠性的优点同时解决这种接地方式带来的问题是近年来中压系统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 。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故障选线和有效的处理方式 , 形成系统解决方案 。
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小电流选线方式往往受到接地点阻抗变化范围大、工况复杂、零序电流信号弱、电磁干扰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 难以快速、准确地选出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支路 , 选线准确率较低 。
但凯川KCJD电网接地监控管理系统整合了两种接地方式的优点 , 很好的解决了故障选线的准确率问题 , 并提供灵活、快速、有效的故障处理手段 。 既保持了原有不接地系统的高供电可靠性 , 同时解决了弧光接地过电压带来的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问题 。
推荐阅读
- 棉花|国金早报|宁波“清零”!深圳同一落地航班检出3例奥密克戎;英国日增新冠确诊首超12万例;南方电网股权结构调整
- 监测|青海电网实现全景实时监控 保障输电线路全运行
- 监测|青海电网输电线路全景监控平台通过实用化验收
- 监测|青海:电网“鹰眼”守护GIS安全
- 服务|山大地纬:国家电网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推进,是公司智能用电业务发展的机遇
- 机群|国家电网:世界首个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在青海稳定运行
- 方面|中科院在智能电网大数据方面研究取得进展
- IT|锂离子电池之父:让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 为电网供电
- 公司|从大国电网看电气设备行业
- 技术|【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5G+北斗”推进新疆电网智能化运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