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无人车即时配送仍处蓝海,这家公司要在5年内做到日活5000台车

配送|无人车即时配送仍处蓝海,这家公司要在5年内做到日活5000台车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白犀牛智达官网

采访人员|于浩
随着自动驾驶赛道内商业化落地浪潮的兴起 , 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交通运输工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港口、高速公路、高校等场景 。 在诸多场景中 , 低速载物的城市末端物流凭借着安全性强与高需求的特点成为备受关注的场景之一 。
成立于2019年的白犀牛智达所瞄准的正是这一场景 。
白犀牛创始人及CEO朱磊在创业前曾就职于百度无人车团队 。 在具备一定技术积累之后 , 朱磊意识到 , 自动驾驶高速载人场景在城市公开道路上实现无安全员的规模化运营还需要一定时间 , 低速载物场景会更快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 。 综合考虑之下 , 配送半径大约3至5公里的末端即时配送场景进入朱磊的视野 。
成立两年间来 , 白犀牛已陆续与永辉、大润发、叮当快药、达达等合作 , 基于其无人车提供城市末端无人配送服务 , 正在运营的车辆近百台 。 2021年12月30日 , 白犀牛宣布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 , 资方包括索道资本、长安私人资本、基石资本、线性资本 。
据其官网介绍 , 白犀牛的技术亮点涉及感知、预测、规划控制、高精度地图和定位、远程运维平台等方面 , 可以应对雨雪、雾霾和夜晚场景 , 支持全时段的无人配送运营 。 朱磊告诉界面新闻 , 白犀牛目前与永辉上海嘉定一家门店合作 , 这家门店的履约率就已经成为上海永辉门店中的前列 , 达到98%以上 。 这意味着有超98%的线上订单都能够准时送达 。
但即便如此 , 朱磊仍认为无人车即时配送领域仍处于行业初期 。 对于行业内的商业化公司而言 , 除了技术驱动以外 , 路权问题与供应链成熟度不足等多种因素一同影响着无人驾驶在末端即时配送场景的落地 。
【配送|无人车即时配送仍处蓝海,这家公司要在5年内做到日活5000台车】起初 , 白犀牛曾尝试从餐食外卖场景切入 , 但最终选择以生鲜商超的配送场景落地 。 “餐食外卖是一个在某区域内n点到n点的配送模式 , 里面包含着n个商家 , 对应n个用户 。 ”朱磊说 , 相较于生鲜商超“送完即回”的“1点到n点”的配送模式 , 餐食外卖的路径选择更为复杂 。 此外 , 餐食外卖配送所需路权范围与生鲜商超相比范围更大 , 更难获得路权许可 。
与常见的乘用车型不同 , 白犀牛的无人车设备并没有驾驶舱 , 车型也更小巧 , 这使得这类车所采用的线控底盘与乘用车大不相同 , 许多乘用车零件并不适用 。 朱磊告诉界面新闻 , 与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其他车型相比 , 各家对主雷达的选择类似 , 但是由于所使用的算力不同 , 白犀牛的无人车会搭载不同的计算平台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