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2日消息 , 2009年后 , 中国就已经超过美国 , 成为世界上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 。 而发现恐龙化石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晋时期 , 彼时古人从四川省北部地区发掘出恐龙的骨头 , 用于入药治病 。 截止2020年底 , 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 , 除了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香澳台都发现过恐龙化石 , 包括恐龙骨骼化石 , 足迹和蛋化石 。 这些没有发现恐龙遗迹的省区有的是限于地质条件 , 区域狭小或调查工作深入程度 。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1/14
恐龙留下的清晰行迹
而我国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恐龙化石资源丰富的大多都是陆相盆地发育, 地层连续, 恐龙化石埋藏丰富的地区 。 也因此 , 研究人员们并没有放弃符合条件却一直未有化石出土的福建省 , 一直在当地进行细致的搜寻 。 2020年11月 , 科学家们终于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有了惊人发现 。
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2020年11月7日上午 , 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的福建省恐龙资源联合考察队在上杭县周遭的红层踏勘 , 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 下午 , 考察队的两位领队 , 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商议 , 队员们上午都比较疲劳 , 不如下午就在上杭县附近的工地寻找一些露头 , 看看岩性 。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2/14
考察队员正在观察暴露出来的足迹
午后 , 考察队在县城周遭陆续取得一些线索 , 下午16点 , 考察队员苗胜水驾车在龙翔大道实验中学一侧发现了一个裸露的山坡 , 大面积的砂岩层面非常醒目 。 钮科程打趣道:“就这个坡了 , 这个坡又平整工作面又大 , 如果有发现够咱们干一阵了” 。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3/14
层面的恐龙足迹非常密集
邢立达刚攀上山坡 , 老远就在钮科程脚边和在当地人挖出的植树的凹坑之间 , 看到了一个保存良好的、清晰的三趾型足迹 , 足迹末端有着非常明显的爪痕 , 肯定是动物所留 , 当场就尖叫起来:“恐龙足迹!这肯定是恐龙足迹!” 。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4/14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图5/14

考察队员聚拢了过来 , 都兴奋不已 , 谁都没想到在考察的第二天就找到了恐龙在福建生活的证据 。 很快 , 考察队员在周遭的岩面上发现了更多的足迹 。 次日 , 在进一步的清扫化石所在的层面后 , 十个、数十个、上百个足迹逐渐被发现 , 从而揭开了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的序幕 。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6/14

足迹已被发现 , 化石还会远吗?
表面上看 , 福建位于江西的东边 , 地理上相连 , 江西的红层目前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和少部分骨骼化石 。 然而 , 在地质上 , 两地却有着较大差别 。 福建省东部由于燕山运动 , 被大量火山岩覆盖 , 只有闽西和闽北有少量晚白垩世红层 。 而且这些红层零星分布在白垩纪华东南地区的大量断裂带之间 , 比较分散破碎 。 虽然此前的地质勘探工作并未发现恐龙化石 , 但白垩纪红层的存在使得恐龙的发现是可预料的 , 福建省完全具有保存恐龙实体或遗迹化石的潜力 。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7/14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8/14
足迹点航拍图
此次发现恐龙足迹点面积约1600平方米 , 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 , 产出年代上早于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地的恐龙化石点 , 多样性远高于黑龙江嘉荫、安徽黄山、广东南雄、云南楚雄、四川昭觉、浙江东阳等地的晚白垩世足迹点 。 目前 , 考察队已在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层面上清理出恐龙足迹240余枚 , 包括植食性蜥脚类 , 大、中、小型鸟脚类 , 肉食性大型三趾型兽脚类 , 两趾型恐爪龙类 , 小型兽脚类等至少八种造迹者(恐龙) 。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9/14
首枚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足迹
这些恐龙足迹的特征非常明显 , 其中的肉食性兽脚类为三趾型 , 并有着非常尖锐的爪痕;兽脚类中的恐爪龙类为二趾型 , 蜥脚类脚印由前后脚印组成 , 都像大型的圆坑 , 一些后脚印还有约三个粗壮的爪痕;鸭嘴龙类脚印的后足迹为三趾型 , 脚趾形似三叶草的叶片 , 爪痕非常粗钝等 。 这些恐龙足迹多数保存有良好的行迹 , 行迹模式清楚 , 反映了恐龙的行走速度等股行为学信息 。 足迹点的层面上保存了波痕、泥裂、虫迹等丰富的沉积构造和遗迹化石 , 显示出恐龙在旱季湖畔(湖岸带或湖滩)活动(如饮水、进食)的生活画面 。 同时 , 该化石产地大型恐爪龙类行迹为中国首次发现 , 也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此类足迹 。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10/14
小型恐爪龙类足迹
恐龙足迹化石是恐龙活着的时候在柔软的泥沙地面上行走所留下的痕迹被保留下来而形成的化石 , 也叫做遗迹化石 。 恐龙骨骼化石则是恐龙死亡之后 , 其尸体本身被泥沙迅速埋藏起来 , 肌肉、内脏等软体部分通常会腐烂掉 , 但它们的骨骼、牙齿、甲板等比较坚硬的部分会保留下来形成为化石 , 被称为实体化石 。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11/14
考察队员正在清理足迹层面上的浮土
恐龙足迹和恐龙骨骼化石是恐龙不同性质、不同埋藏环境状态下形成的 , 所以 , 一般情况下 , 在比较小的范围同一地层中 , 恐龙足迹和恐龙骨骼化石是不会同时出现的 , 但如果在比较大的区域(比如上杭盆地)、不同沉积环境、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 , 两者都是有可能发现的 。 这很好理解 , 既然有恐龙在这个区域生活 , 那它们死亡后也可能在某个地方保存下来成为化石 , 这在其他恐龙化石产区比如四川、云南、新疆、内蒙、山东、江西、广东等都是这样的情况 。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12/14
鸭嘴龙足迹单步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员彭光照认为 , 福建在恐龙化石资源方面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 从地质资料得知 , 福建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地层出露还是非常广泛的 , 尤其与江西、广东毗邻的闽西地区一些盆地 , 比如上杭、连城、武平、漳平、永安等 , 地表出露的大多是恐龙那个时代的陆相沉积地层 , 它们与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的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地区的沉积环境是差不多的 。 这次上杭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只是福建恐龙化石发现的一个良好开端 , 我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被发现 , 不仅恐龙足迹 , 还有恐龙骨骼 , 甚至恐龙蛋化石 。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13/14
肉食性兽脚类足迹
多方努力:寻觅恐龙踪迹的工作仍将继续
2020年9月 , 福建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在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指导工作时 , 了解到福建与恐龙资源的关系后指示 , 既然福建省确实有发现恐龙的希望 , 那我们就要尽力一试 。 于是 , 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就在福建省委与宣传部的指导下 , 由该馆的主管单位福建省文物局牵头 , 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联合考察队 , 成立了在福建寻找恐龙的考察项目 。
2020年11月6日 , 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福建省恐龙资源联合考察队 , 开始深入闽西地区开展联合考察 , 考察队的第一站是闽西的龙岩市上杭县 。 在野外工作之前 , 考察队查阅了大量福建省的地质资料 , 并结合卫星图 , 划定了多个预设考察区 。 由于前期资料准备充分 , 考察队在7日下午16点 , 在上杭县临城镇城南社区龙翔西侧首次发现恐龙足迹 。 8日 , 考察队在化石点周围继续踏勘 , 发现了更多的恐龙足迹 。

新浪科技|“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
文章图片
图14/14
考察队合影
考察队向上杭县上报该发现后 , 引起市、县的高度重视 , 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设置围栏、安装监控设备、聘请安保人员看守、进行应急保护等一系列应急保护措施 。 12月15日—17日 ,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丽霞 ,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 ,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所长李大庆三位国家权威专家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国土资源档案馆副馆长苏俊、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等人的陪同下 , 抵达足迹点进行了考察鉴定 。 经过考察鉴定 , 专家一致认为:这次上杭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龙及其遗迹方面的首次发现 , 对福建省的恐龙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 从此结束了福建省“没有恐龙”的历史 。
整体而言 , 该发现对于研究闽西距今约8000万年晚白垩纪时期的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全球白垩纪晚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 同时对促进福建省自然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这次上杭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只是福建恐龙化石发现的一个良好开端 , 考察队将会在近期继续开展福建省的恐龙资源考察 , 希望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被发现 , 不仅恐龙足迹 , 还有恐龙骨骼 , 甚至恐龙蛋化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