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暨大这个实验室有趣又有料

平台|暨大这个实验室有趣又有料
文章图片

平台|暨大这个实验室有趣又有料
文章图片

尹芝南
平台|暨大这个实验室有趣又有料
文章图片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做实验 。
发现燃脂新靶点!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尹芝南教授团队的这项新发现“出圈”了 。 他们首次发现白细胞介素-27能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 , 并且导致脂肪细胞分化及产热 , 为治疗肥胖及代谢性疾病提供新靶点 。 新发现是否意味着躺着变瘦将美梦成真?其背后的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究竟是一处怎样的存在?本期“趣探实验室” , 我们带你一探究竟 。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王婧 见习采访人员林欣潼 通讯员李伟苗、田义霞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王婧 见习采访人员林欣潼
七年磨一剑 发现燃脂新靶点
走进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 , 采访人员首先被其通透开阔的空间设计所吸引 。 实验室采用大通间格局 , 辅以实验辅助用房 , 便于师生交流和设备共用 。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尹芝南教授介绍 , 当年一确定研究院所属使用区域后 ,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课室一间间打通 , 改造成大通间 。
与实验室空间一样开放的还有研究院打造的贵重仪器共享平台 。 “共享平台一定要共享 , 我们这里24小时开放 。 ”尹芝南进一步介绍 , 该平台整合暨南大学现有资源 , 另外投入3000多万元购置仪器设备 , 组建成一个仪器共享平台 。 流式分析细胞仪、流式分选细胞仪、二代测序仪、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一应贵重仪器全面对外开放 。 此外 , 平台还专门配有仪器管理员和助管 , 提升服务水平 , 提高仪器使用效率 。
采访当日临近中午 , 实验室里一片繁忙景象 , 大家各自专注于手上的事情 。 12时05分左右 , 两名同学走进细胞房 , 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准备 。 显然 , 在这里 , 没有人在意“饭点”这样的概念 , 他们的时间以实验是否完成来划分 。
也是在这里 , 尹芝南指导团队历时七年发现燃脂新靶点 。 在这项研究中 , 团队首次发现白细胞介素-27(以下简称IL-27)可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 , 让脂肪细胞产热燃烧 , 从而实现降低体重及改善小鼠的胰岛素耐受的效果 , 为治疗肥胖及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 。
IL-27既往仅被认为作用于免疫细胞 。 尹芝南介绍 , 早在2013年 , 团队便注意到IL-27可能与肥胖存在关联 , 由此展开了对这一细胞因子的创新性探索 。 单是构建基因工程小鼠就耗时颇久 , 为了培养特定的小鼠 , 动辄需要一年以上时间 。 好在每一步试验结果总能给团队带来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 最终得到令人振奋的研究突破 。 相关研究成果以《白细胞介素IL-27信号促进脂肪细胞产热和能量消耗》为题于《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 一经发布迅速“出圈” , 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