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上海消保委揭App广告乱象 近七成广告没有“关闭键”

App内置广告"关不掉"怎么办
前不久 ,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 。 《报告》显示 , 上海消保委测试的600款App中58%含有广告 , 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 , 仅有14.5%提供个性化广告关闭入口 。
此《报告》一出立刻引起关注 , 登上微博热搜前列 , 不少网民宣称:"App广告乱象 , 该治治了 。 "
虚假宣传隐匿主体App广告乱象严重
随着我国手机用户普及率增高 , 手机App作为一种新型广告媒介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 但是 , 手机App多种模式的广告植入在给广告主带来更大利益的同时 , 也给手机用户带来许多不好的体验 。
"用App时 , 会时不时弹出一个广告界面 , 明明用着这个软件 , 就到了购物平台 , 要不就是到了一个陌生的链接直接开始下载应用了 。 "来自广东的张女士抱怨道 。
《报告》显示 , 现在的App广告多为"信息展示-点击购买"闭环型广告 , 消费者如果看了感兴趣就能直接点击链接下单购买 。
对此 ,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说 , 很多App的主要营利模式与广告收益密切相关 , 所以这些App的经营者希望将广告展示给用户 , 而且尽可能不容易被用户关闭 , 以此提高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
"商家为谋利而设置App广告本无可厚非 , 但由于受利益驱使 , 经营者盲目逐利和市场监管不到位 , 忽视消费者权益保障 , 导致App广告乱象层出不穷 。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说 。
《报告》显示 , App广告仍然存在虚假宣传、隐匿广告(销售)主体等诸多问题 。
不久前 , 据央视新闻报道 , 一采访人员在点击网易新闻App广告后 , 竟然跳到了一家境外的售表网站 , 里面都是一些世界顶级的名牌手表 , 比如市场上某款手表的价格在其官网的单价为7万元 , 但在这个网站上的单价只有1700多元 。
今年"3·15"晚会也曝光了某新闻App中存在大量虚假宣传广告 。 例如 , 一款属于压片糖果的普通食品 , 它的宣传语却是:"比伟哥还好使 , 一粒恢复男人本色";号称永不反弹的减肥药却是普通的代用茶 。
《报告》显示 , 相较于传统广告和互联网搜索类广告 , App闭环型广告对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影响更大 。 如果消费者相信App广告信息 , 直接从链接购买 , 很有可能买到虚假宣传的产品 。
除了广告的可信度难以保障 , App广告的推送方式更是让人不胜其烦 。
"我在刷朋友圈时总是能碰见伪装成朋友圈消息的广告 , 感觉自己被欺骗了 。 "来自上海的吴女士这样叙述自己平常遭遇的广告"骗局" 。
刚打开App就有几秒钟的开屏广告 , 下载App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弹窗广告 , 刷个朋友圈还有广告伪装……这些广告让人防不胜防 , 成了人人生厌的"牛皮癣" 。
《报告》也显示 , 不少消费者反映App公司为了增加广告收入 , 采用标题误导或不当技术手段增加点击量或播放时长 , 消费者对此不胜其烦 。
更让人害怕的是 , 这些广告似乎在你家安装了监控器 。 "我刚和舍友说要买个圣诞帽 , 各种App疯狂给我推送这种广告 。 还有 , 我每次在别的平台浏览什么 , 就马上有相关商品的广告推送 。 我觉得自己一点隐私都没有了 , 仿佛被监视 。 "来自陕西的刘女士吐槽道 。
《报告》表示 , 个性化广告推荐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 , 也要以获取消费者的大量信息为前提 。
《App安全意识公众调查问卷报告》显示 , 逾六成受访者可以接受精准推送和个性化广告 , 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很反感 , 感觉自己被窥探或偷听 。
广告内容真假难辨 , 个性化推送泄露隐私 , 在多重因素的发酵下 , 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大量用户发声要求App广告设置"关闭键"了 。
关闭广告难度较大消费者选择权受限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 , 消费者如果认为App广告内容不适 , 应该有权利自主点击关闭广告 。 同时 , 消费者有权利拒绝个性化广告推荐 。
《报告》显示 , 对600款App广告行为进行分析后发现 , 58%的App含有广告 , 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 , 如汽车之家、快看视频、36氪等 。 仅有14.5%的App可以找到个性化广告推荐关闭入口 。
关闭App广告确实并非易事 。 据报道 , 不少App故意在广告界面设置两个"跳过键" , 一个明显的"跳过键"是诱导点击广告 , 另一个不起眼的"跳过键"才是真正的"关闭键" 。 还有一些则利用技术手段 , 设置广告页面只有两次点击才可跳过广告 , 也就是说第一次关闭是无效的 。
对于此类无法关闭的App广告 , 郑宁介绍称 , 我国不少法律条文中都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 例如 , 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 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 , 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 。 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 , 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 , 确保"一键关闭" 。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也规定 , 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 , 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 。 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 , 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 , 确保一键关闭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有选择权 。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 因此 , 不可关闭的App广告违反了上述法律的规定 , 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 广告是互联网企业普遍的营利模式 , 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信息 , 因此合法正当的广告推送应该被允许 , 但是广告的推送应当合法合规 , 应设置显著的'一键关闭' 。 "郑宁说 。
广告发布严格把关监管执法力度加大
App广告发布者的责任亟待引起重视 。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 , App广告千人千面 , 广告数量相当庞大 。 因此 , 关键在于App发布者要尽到对广告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核的义务 , 为消费者"把好关" 。
据郑宁介绍 , 广告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 广告发布者应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 , 核对广告内容 。 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 , 不得发布 。 同时 , 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等条款也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
广告法第五十五条规定 , 违反本法规定 , 发布虚假广告的 , 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 , 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 。 广告法第五十六条规定 , 违反本法规定 , 发布虚假广告 , 欺骗、误导消费者 , 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 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 , 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 。
赵占领补充说明称 , App的经营者作为广告的发布者或者经营者 , 按照广告法的规定 , 需要审核广告主的资质 , 还有广告内容的真假以及合法与否 。 如果广告内容中存在虚假宣传 , 广告发布者或者广告经营者没有尽到相应的审查义务 , 就需要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
对于市场监管 , 郑宁建议:第一 , 监管部门加强执法检查 ,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和惩戒;第二 , 鼓励消费者投诉举报;第三 , 行业协会加强自律 。
消费者|上海消保委揭App广告乱象 近七成广告没有“关闭键”】在赵占领看来 , App存在的广告乱象 , 有些是明显违反现有法律的规定 , 这些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 对于弹窗广告之外的其他类型广告 , 因为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 很难直接要求他们提供关闭方式 , 所以需要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来解决 。 (采访人员韩丹东实习生郑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