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全球首例: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大猩猩感染新冠病毒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4日消息 , 近日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的多只大猩猩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呈阳性 , 这是美国、甚至可能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此类灵长类动物的新冠病例 。
文章图片
图1/8
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的大猩猩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呈阳性
圣地亚哥动物园的执行董事丽莎·彼得森表示 , 据信园中的8只大猩猩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 , 其中几只出现了咳嗽 。 据推测 , 这场感染可能是来自动物园野生动物护理小组的一名成员 , 他也被检测出病毒呈阳性 , 但一直没有症状 , 而且在大猩猩周围一直戴着口罩 。
彼得森称 , 兽医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些大猩猩 , 它们将继续留在位于圣地亚哥北部的动物园栖息地 。 目前 , 工作人员主要为大猩猩提供维生素、液体和食物 , 但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殊治疗方法 。
文章图片
图2/8
动物园的执行董事丽莎·彼得森表示 , 据信生活在园中的8只大猩猩感染了病毒 , 其中几只已经出现咳嗽
彼得森说:“除了有些鼻塞和咳嗽 , 这些大猩猩的情况还不错 。 它们仍然被隔离在一起 , 可以进食和饮水 。 我们希望它们能完全康复 。 ”尽管此前已有其他野生动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 比如水貂、老虎等 , 但这是已知首次发现大猩猩感染病例 , 目前尚不清楚它们是否会出现严重反应 。
野生动物专家对大猩猩感染新冠病毒表示了担忧 。 大猩猩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 , 它们的基因与人类的相似度高达98.4% , 是一种天生的社会性动物 。 在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被感染的是西部低地大猩猩 , 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的数据 , 该亚种由于偷猎和疾病 , 其数量在过去20年里已经减少了60%以上 。
1月6日 , 有两只大猩猩开始咳嗽 , 动物园的有关部门检测了一些大猩猩的粪便样本 , 两天后的初步结果显示了病毒的存在 。 1月11日 , 美国农业部国家兽医服务实验室证实了阳性结果 , 报告中写道:“检测结果证实了一些大猩猩体内存在新冠病毒 , 但不能绝对排除该病毒在群体其他成员体内的存在 。 ”
文章图片
图3/8
圣地亚哥动物园的全球兽医团队继续密切观察这些大猩猩 。 研究已经证实 , 一些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易受新冠病毒的感染
动物园管理人员正在与治疗人类冠状病毒的专家交流 , 希望防止这些动物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 目前还不清楚大猩猩是否会对新冠病毒产生严重反应 。 它们会一直呆在一起 , 因为分开的话 , 可能会对这些生活在紧密群体中的大猩猩造成伤害 。 彼得森表示 , 作为野生动物 , 大猩猩具有自身的韧性 , 它们痊愈的方式与人类不同 。
1月11日 , 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为工作人员增加了新的预防措施 , 包括要求在与动物接触时使用口罩和护目镜 。 自去年12月初以来 , 由于南加州的新冠感染病例激增 , 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已经对游客关闭 。
文章图片
图4/8
这是已知首例猿类自然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 尚不清楚它们是否会出现严重反应
该动物园表示 , 工作人员在接近大猩猩时 , 都必须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 在其他一些圈养的野生动物中也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 , 包括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的数只狮子和老虎 , 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动物园的四只狮子 。 但圣地亚哥动物园的大猩猩被认为是首次发现的猿类感染确诊病例 。
新冠病毒也出现在许多家庭的狗和猫身上 。 2020年12月 ,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通报了全球首例本土野生动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 这是一只自由放养的水貂 。 此前 , 欧美多个水貂养殖场就曾爆发新冠疫情 , 导致上千万只水貂被扑杀 。
文章图片
图5/8
和许多公共设施一样 , 圣地亚哥动物园自12月6日起已对公众关闭
如何保护类人猿免受新冠病毒感染?
研究和保护灵长类动物的专业人士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 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及其未知影响 。
史蒂芬·恩古鲁是一位野生动物兽医 , 他一天工作的开始通常就是从远处观察黑猩猩吃早餐 。 他会特别留意流鼻涕、咳嗽或其他疾病的迹象 。 这些天来 , 恩古鲁和其他在肯尼亚甜水黑猩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一直密切关注着黑猩猩们的身体状况 。
黑猩猩和其他类人猿——猩猩、大猩猩和倭黑猩猩——都十分容易感染许多人类病毒和多种困扰人类的传染病 。 因此 , 当新型冠状病毒开始传播时 , 研究人员和保护人士不禁担忧起来 。 德国柏林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传染病生态学家法比安·林德茨说:“我们不知道病毒传染给类人猿会发生什么 , 可能会非常严重 , ” 。 这些濒临灭绝的猿类具有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时所需的相同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使得它们感染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 更加难以预测的是类人猿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症状会有多严重 。
我们与每个类人猿物种至少有96%的DNA是相同的 , 如此高的基因相似性意味着它们容易感染许多感染人类的病毒和细菌 。 尽管一些人类病原体(比如会导致普通感冒的人类冠状病毒OC43)只会给动物带来轻微疾病 , 但另一些病原体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 印尼猩猩兽医顾问弗朗西丝卡·苏里斯托说:“曾经有过一些常见的人类呼吸道病原体传染给黑猩猩的事件 , 造成了致命的后果 。 ”
例如 , 1999年至2006年间 , 科特迪瓦塔伊国家公园爆发了多次黑猩猩呼吸系统疾病 , 包括2004年一次有44只黑猩猩感染 , 并最终导致8只死亡的事件 。 分析表明 , 导致此次感染的病原体是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或人偏肺病毒 , 它们都能引起呼吸道疾病以及继发性细菌感染 。 2013年 , 引起人类普通感冒的C型鼻病毒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56只野生黑猩猩中爆发 , 造成5只死亡 。
即使在正常时期 , 在保护区内或野外工作的人员也一直在努力避免疾病 。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建议 , 来自其他国家的野外研究人员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在进入猿类栖息地之前 , 至少要隔离一周 , 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其他地方 。 他们还应该戴上口罩 , 与猿类保持至少7米的距离 。 IUCN还建议 , 从事类人猿研究的人员应及时接种最新疫苗 , 筛查与所前往地区有关的传染病(如肺结核和肝炎等) , 并注意相关的疾病迹象 。 保护区应定期对其设施内的表面进行消毒 。
文章图片
图6/8
刚果民主共和国的J.A.C.K 。 黑猩猩救助中心在新冠大流行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包括为工作人员提供防护装备 。 许多人还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 , 而不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以避免感染病毒
美国贝勒大学的人类学家迈克尔·米伦拜因指出 , 这些都是多年来常见的做法 , “现在只需要更加谨慎” 。 但他也补充道 , IUCN的指南只是建议 , 具体实施的责任取决于救助中心和研究小组 。 此前在发表于《人类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的论文中 , 米伦拜因阐述了生态旅游给猿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带来的风险 。
兽医恩古鲁表示 , 甜水黑猩猩保护区就采用了这些做法 。 但在2019年2月 , 他遇到了类似新冠病毒的病原体突破防线的情况 。 一场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爆发——可能源自一位感染了某种细菌或病毒的无症状工作人员——影响了保护区内的39只黑猩猩 , 其中两只死亡 。 “从去年的经历来看 , 可以说我受到了火的洗礼 , ”恩古鲁说 。
文章图片
图7/8
肯尼亚甜水黑猩猩保护区的黑猩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 , 很明显 , 甜水保护区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 为此 , 保护区关闭了游客区 , 暂停了志愿者活动 , 只允许必要的工作人员进入保护区 。 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先隔离14天 , 之后需要在保护区内驻守一个月 , 直到另一名工作人员前来接手 。
刚果民主共和国也收紧了相关措施 , 从4月到8月 , 当地野生动物管理局关闭了一个名为J.A.C.K 。 (法语首字母缩写 , 代表在加丹加省没收的动物幼崽)的黑猩猩救助中心 。 “我们的团队在远离家庭的情况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 ”J.A.C.K 。 创始人、救助中心经理之一罗克珊·库特尼尔说 , “黑猩猩的肺部十分脆弱 , 而且由于这种冠状病毒是全新的 , 很明显我们必须保护它们 。 ”
林德茨表示 , 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经导致许多野外工作中断或减少 , 减缓了研究的步伐 。 他的团队主要追踪科特迪瓦灵长类动物种群中传播的病原体 , 但目前几乎没有实地工作人员 。 他说:“仍然有人在收集数据 , 因为持续监测这些种群的数量很重要 。 ”
文章图片
图8/8
Rosie是2009年获救的一只东部黑猩猩幼崽 , 现在生活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J.A.C.K 。 黑猩猩救助中心 。 那里的护理人员正在采取预防措施 , 避免这些濒危猿类接触新冠病毒
甜水黑猩猩保护区的前副经理兼兽医主管乔治·欧蒙迪指出 , 只要人类和猿类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 , 就有交换病原体的风险 。 欧蒙迪现在是明尼苏达大学的流行病学家和野生动物兽医研究员 , 他说:“每个保护区都存在于一个群落连续体中 。 ”
【新浪科技|全球首例: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大猩猩感染新冠病毒】因此 , 越来越多的专家支持所谓的“同一健康”(One Health)方法 , 认为这可以更好地保护人和动物健康 , 并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 保持当地居民的健康并追踪人类疾病可以防止危险病原体传播给猿类;而监测类人猿的疾病 , 在保护区和救助中心实施保护性的健康措施 , 可以防止病原体从类人猿传染给工作人员和更广泛的人类社区 。 (任天)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