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没落、美妆转型遇阻 华强北重回十字路口

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王古锋
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
华强北 , 是造富的天堂 , 也是创业者的火焰山 , 这里曾走出过50位亿万富翁 。 就像深圳速度一样 , 在华强北 , 变才是永恒的“不变” , 唯有不断适应市场才能继续存活 。
近日 , 一桩美妆走私案的突袭 , 迅速让华强北变得冷清 。 然而对于华强北来说 , 只不过换了几波商家 。
铁打的华强北 , 流水的商家 , 这是华强北的丛林生存法则 。
北有中关村 , 南有华强北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 华强北还是那个充斥着芯片、iphone12和比特币矿机的地方 , 这里曾被称作电子行业的风向标 。
但随着电子产业在这里的没落 , 从2017年开始华强北掀起了向美妆转型的热潮 。 鼎盛时期 , 甚至有一半都变成美妆店铺 。
从那时起 , 置身华强北 , 你可能听到的不只是一串数字或者版本代码 , 还有神仙水、口红等各类国际美妆产品 , 由于价格较低 , 吸引了很多自称“海外代购”的商家 。
这番热闹的景象 , 随着一桩走私案 , 揭开了繁荣背后的一抹灰色 。
文章图片
图2/6
部分缉查美妆产品 , 图源南方plus
近期 , 深圳海关缉私部门联合当地警方对涉嫌跨境电商平台走私团伙开展了集中打击 , 对深圳华强北哈曼数码广场等地多家店铺进行查缉 。 据央视报道 , 此次化妆品走私大案涉案金额高达6亿元 。
一时间 , 包括曼哈、女人世界、远望、万美等几个主要的美妆城在内 , 从往日人群的熙熙攘攘 , 突然变得冷清起来 , 甚至98%以上的美妆店处于关门状态 , 店内货架空空 , 只留下贴在门外的微信和电话 。
转型的华强北再次经历行业乱象 , 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 , 不少商家开始售假 , 乃至走私铤而走险 。
监管层的打击对华强北亮起红灯 , 如同当年电子市场假货泛滥一样 , 陷入走私漩涡的华强北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
【|电子产品没落、美妆转型遇阻 华强北重回十字路口】1
从电子龙头到美妆地标
2018年12月 , 天津卫视一档求职节目中 , 一个原本做手机批发的小伙 , 一年可以赚50万左右 , 却选择不干了 。
在节目中 , 这位小伙表示:卖一台iphone XS MAX只能赚10块钱 , 卖了7500台 , 流水有4千多万 , 却只净赚1750元 。
节目播出 , 引发了手机行业圈不小的轰动 , 这说出了行业的真相:一台新款的苹果机 , 进价成本高 , 几百台下来 , 得压上几十上百万资金 , 如果行情好 , 还能赚个几千块 , 但凡遇到价格波动 , 只能血亏割肉出局 。
过去造富的手机行业 , 在电商平台的崛起下 , 价格信息公开透明 , 平台之间的价格补贴更是摊薄了原本手机的利润 。 如今智能手机价格一降再降 , 低端机利润有限 , 高端机光押账就要几十上百万 , 让很多从业者望而却步 。
这种困境 , 对华强北来说也不例外 。
从2003年开始 , 台湾联发科突破诺基亚、摩托罗拉的芯片技术 , 推出单芯片手机解决方案 , 从源头上 , 保证了手机性能的同时极大降低了手机成本 。
一块电池 , 一套外壳 , 加上几个零部件就能造出一台手机 , 当时的手机圈甚至有一种说法:只要品牌手机的发布会一结束 , 华强北立马就能模仿出同样功能的手机 。 靠着卖山寨机 , 华强北一本万利 , 当时流行的话是 , “只要不是傻子 , 就能赚钱” 。
华强北也成了一个造富天堂 。
文章图片
图3/6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 30年来 , 华强北走出的亿万富翁已经超过50位 。 其中包括腾讯创始人马化腾、TP-LINK路由器创始人赵建军、神州电脑创始人吴海军 。 那时候坊间甚至传闻 , 在这里“一平米就能造出一个千万富翁 。 ”
不过造富运动 , 总是伴随着时代浪潮起起落落 , 而这些时代的弄潮儿 , 也成为越来越难以复制的过往 。
2010年以后 , 中国相继进入电商时代和智能机时代 , 这两者的崛起 , 都挑战了传统的手机产业 , 也影响着华强北 。
电商的崛起 , 让价格透明 , 依赖吆喝讨价还价成了过去式 , 甚至华强北的商家们还要面临电商平台的价格补贴大战 。
智能机时代 , 硬件设备的利润降低 , 软件服务逐渐成为主流 , 而这部分利润 , 是手机厂商的 , 分不到线下经销平台 。 利润摊薄之下 , 华强北商铺亏本的消息被爆出 , 更有“一档口老板1天亏损100万”的传闻 。
网上流传着华强北手机亏本统计 , “7p亏200(元) , 8代亏200 , 8p亏300 , x亏500-600 , xr亏400-500 , xs亏400-500 , xsmax亏800-1000 , 手上有货估计都亏得出血 。 ”
2019年初 , 华强北开始出现关铺潮 。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 , 位于华强北商圈的高科德电子市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搬迁:大厦已获得政府批准 , 需拆除重建 , 而市场里的两千多家商户 , 要在短短几个月内搬离 。
曾经的造富天堂消失 , 淘金者来到这片热土 , 又因为现实的窘迫转身离去 。 留给华强北几千家商户的难题是 , 下一步该怎么走?
从2010年起 , 智能手机兴起 。 “SZ” , 这标志着华强北山寨称呼的名字也因为监管政策等因素碾压在历史的车轮下 。 外界对华强北电子市场开始唱衰 。
然而华强北在电子市场之外 , 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 。
从最早的电子产品 , 到服装、进口零食、儿童玩具、电子烟……在转型的探索期 , 什么火 , 华强北就卖什么 。
但是从2017年3月开始 , 华强北知名电子大卖场明通数码城开始向美妆方向转型 , 几个产品业务对比下来:化妆品200块钱 , 成本只要20块钱 , 利润高还不压账 。
华强北的商户们找到了新的造富之路 。 随后 , 另外几家数码城也开始布局美妆市场 , 曼哈B座一二层已经改造成了进口美妆区 , 女人世界也从之前的服装外贸转型 。
在明通数码城 , 曾经“手机配件城”的招牌换成了“汇聚全球美妆品牌” 。 曾经的华强北开始改头换面 。
2
繁荣下的野蛮生长
华强北的美妆生意有多火爆?
从明通、曼哈、女人世界等不同商贸区的转型来看 , 已经越来越多人涌向这片新土地 。
但是在此之前 , 华强北的美妆生意曾一度潜藏在水下 , 直到2017年3月 , 明通集团转型美妆市场 , 华强北的财富密码才显现出来 。
如今的华强北 , 除了赛格电子、赛格通信市场、华强电子坚持在做电子产品 , 在龙胜、明通、远望、万商这些地方 , 已经有一半都是美妆店铺 。
棱镜也有过粗略的统计 , 华强北商圈里面的两万多家商铺里面 , 超过10%的档口转型卖化妆品 , 其中 , 位于振华路的的明通数码城 , 1200多家档口全部转型卖美妆 。
根据《电商报》相关报道 , 华强北的美妆城 , 晚上11点依旧灯火通明 , 旁边的四通一达 , 顺丰代收点和商家保持一样的工作节奏 , 美妆商铺的老板说 , “来这里的90%以上都是国内的代购和和微商 , 我们的主要客户也都是他们 。 ”
在华强北售卖的主要是进口品牌美妆 , 也因此成了国内微商和代购的“美妆天堂 。 ”
火爆之时 , 华强北的美妆商铺曾“一铺难求” 。 美妆商铺不仅空置率低 , 商家出售意愿小 , 转租价格也极高 。
《南方都市报》曾报道 , 明通数码成作为第一家向化妆品转型的手机市场 , 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 , 此后出租率甚至达到100% , 总面积5000㎡的华强北远望手机数码城二期完成了从手机市场到化妆品市场的转型 , 出租率同样高企 。
在租金价格上 , 明通美妆城里 , 盘一个7-8平米的铺子 , 转收费就要80-100万 , 一个10平米的铺子 , 每个月的租金在2万左右 。
这是什么概念 , 同样在华强北 , 女人世界活动期间的租金在4千左右 , 万商电脑城一楼租金也仅有每平米600元/月 。 明通美妆城的店铺租金可以达到其他地方的5倍 。
即便如此 , 来华强北做美妆的商户依旧络绎不绝 , 在他们看来 , 这里还是一片尚未挖掘的金矿 , 回本是迟早的事情 。 在这里 , 大家的共识是 , 对外人 , 货源供应 , 渠道三缄其口 , 真实的营收、成本还有净利润成为每一个商家的机密 。
华强北美妆的造富运动看得见 , 但隐藏在背后的“财富公式” , 却被每一个商家竭力隐藏 , 这是游走在灰色地带必须具备的技能 。
华强北美妆价格很低 , 甚至比官方旗舰店的价格低一半左右 , 如此低的价格从正规渠道 , 叠加关税和消费税 , 基本上不可能达到这一水平 , 能把华强北美妆价格打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连线Insight从华强北商户拿到了一份报价表 , 虽然不像部分媒体说的 , 只有旗舰店价格三分之一那么夸张 , 但总体折扣也在5-8折 。
文章图片
图4/6
部分美妆价目表 , 图源某华强北商户
以其中一款“雅诗兰黛二合一眼霜15ml”为例 , 在天猫、京东 , 该产品的售价普遍集中在500元左右 , 但是该商户提供的价格仅有323元 。
还有“迪奥口红999哑光” , 官方旗舰店的价格是350元 , 这里的批发价只要290元 。
对此 , 连线Insight询问了商户发票、鉴定报告 , 对方声称“都没有 。 ”对于产地、货源则更是含糊其词 。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吕友臣撰文指出 , 华强北美妆价格低 , 原因大概可以分为四点:
其一 , 一般贸易方式 , 需要缴纳高额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 且进口品牌需要进行进口商品备案;
其二 , “水客”携带 , 主要出关人员帮忙采购;
其三 , 货运夹藏、非设关地偷运;
其四 , 跨境电商 ,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 , 享受免征关税 , 消费税、增值税按照70%征收 。
第一种原因 , 价格之高 , 可能性微乎其微 , 第二种在疫情的形势下 , 基本也被封死 。 留下来的只剩下第三和第四种 。
近日爆出的华强北美妆走私案 , 也正是第四种原因 。 根据深圳海关缉私部门介绍 , 2019年初 , 嫌疑人李某便从手机店转型成美妆店 , 货源均为境外通过走私渠道低价购入 。
具体作案情节如下:
走私团伙事先注册一个电商平台从事跨境电商 , 平台以内部成员及周边关系人的身份 , 大量注册银行账号 , 再用这些账号支付通过平台走私商品的货款 。
走私团伙包括货主团伙、通关团伙、货主在境外把货物组织好后 , 交给通关团伙 , 通关团伙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 , 制造虚假订单、支付单、物流单 , 然后欺骗海关 , 将货物运进国内 。
深圳海关缉私局蛇口分局侦查科副科长于啸鹏表示 , 这种行为就是把本来应该以一般贸易性质进口的货物 , 伪报成跨境电商方式进口 。
不仅仅是非法渠道 , 华强北美妆市场的乱象还有售假 。
在华强北的美妆城 , 每家门店都会标榜“保证正品 , 假一赔十” , 但也挡不住部分商家利用掺假来提高利润 。
不过近些年来 , 深圳市政府已经在加强对假货的打击力度 。 其中 , 明通商城与档口商户签署的《不经营无合法来源、假冒伪劣商品责任书》张贴在门口 , 还成立了监察部 , 配置专业的检测设备 , 为采购人员无偿检测美妆产品 。
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也增加了打假力度 , 通过提高抽检频次、不定期抽查等方式 , 尽可能保证货源可查、杜绝假货 , 甚至与商户签订《一次性淘汰制度》 。
山寨、假货 , 成为华强北急于撕下的标签 , 但对华强北来说 , 美妆市场的规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3
华强北的下一个赛道在哪里?
美妆走私案牵出了华强北商家的“致富密码” 。
行走在灰色地带的华强北商家们 ,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 他们牢记的只有“利润=收入-成本”这样朴素的公式 。
当某一产业有收入高 , 而成本低的暴利可能时 , 嗅觉敏锐的华强北商户就会前赴后继 , 似狼群一般展开围猎 。
文章图片
图5/6
就如当初山寨手机所爆发的华强北热潮一样 , 一部手机 , 一片掘金的土地 , 震动了中国的电子市场 , 也引来深圳市副市长亲自带队 , 对假货进行“扫荡” 。
巨大的利润空间 , 也成了华强北美妆市场爆发的导火索 。
但是成也美妆 , 败也美妆 。 当越来越多华强北商家看到美妆市场的商机 , 接连涌入这一赛道 , 致使美妆利润迅速摊薄 。
为了获得竞争优势 , 华强北商户开启了低价竞争 , 产品价格一再降低 , 触碰到一些商家的底线 。 为了维持利润 , 部分商家选择对化妆产品进行掺假 , 扰乱了整个市场 。 包括走私 , 非法获得供货 , 都是为了维持利润 , 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
作为国内美妆代购的重要渠道 , 华强北美妆的行业乱象也侧面反应了国内美妆行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
近些年来 , 借由线上社区和电商平台 , 中国美妆行业蓬勃发展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2019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零售额高达2992亿元 , 同比同增12.6% 。
与此同时 , 非法添加、假冒伪劣、夸大功效、来源不明……化妆品行业乱象接连发生 。
如江苏省泰州市破获一起特大化妆品非法添加禁用成分案件 , 违法人员从多个渠道购进非法添加禁用成分的化妆品原料 , 通过半成品、贴牌、成品等形式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的美容院和化妆店 。
对此国家在2020年7月 , 接连公布了《化妆品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其中《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这些政策新规中 , 突出点在于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 , 其中包括“对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等违法行为 , 最高可处以货值金额30倍罚款 , 甚至终身禁止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
政策新规体现了监管层对重整美妆行业的决心 , 外界认为 , 这加快了美妆行业的重塑和洗牌 , 让行业走向规范 。
文章图片
图6/6
对于华强北美妆市场来说也是如此 , 继打假行动 , 打击走私案之后 , 也给华强北的美妆市场释放明确的信号——经历行业乱象的华强北美妆市场 , 必须回到经营的正轨 。
IP Global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 , “短期内 , 华强北美妆市场的供求关系与交易将受到影响 。 但长期来看 , 这将有助于规范华强北货源渠道 , 有利于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 ”
值得思考的是 , 继电子市场、美妆市场接连受挫之后 , 华强北的下一个赛道在哪里呢?
从目前华强北其他业务的转型来看 , 进口零食借由2020年电商直播的带动有了不小的增长 , 但从进口零食的体量和毛利来看 , 似乎不足以成为华强北的主要组成 。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 ,对华强北来说 , 它敏锐的嗅觉一如过去对每一个风口的追逐 , 在这里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Tencent|原生版微信上架统信UOS应用商店:适配X86、ARM、LoongArch架构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IT|8号线、14号线将全线贯通 北京地铁?今年开通线路段创纪录
- 软件和应用|iOS/iPadOS端Telegram更新:引入隐藏文本、翻译等新功能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IT|宝马电动转型成果初显:i4、iX供不应求 新能源车销量已破百万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概念股|孙佳山、张泰旗:警惕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金融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