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2020年对于小冰来说 , 是不平凡的一年 , 这一年 , 小冰迭代至第八代 , 与此同时 , 小冰步入成年 , 离开微软的怀抱独立成长 。
然而 , 小冰与其他人工智能助理走得路线并不相同 , 小冰目前并没有自家的智能硬件产品 , 且在中国的发展路线被指面向小众、不接地气 。
日前 , 小冰公司CEO李笛在接受蓝鲸TMT采访人员专访时 , 对小冰独立前后的表现、差别、与微软的关系变化做出了说明 , 对小冰的发展路线与未来规划作出解答 。
独立以后更加自由 , 仍与微软“同气连枝”
据小冰公司官方介绍 , 小冰项目于2013年底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立项 , 采取代际更新的方式 , 逐年完善其基础框架结构 。 2014年5月29日 , 小冰正式推出第一代产品 , 目前已经更新至第八代 。
谈及仍归属于微软时期的小冰 , 李笛表示 , 小冰一直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团队 , 有些像特区 , 自成一体 。 “小冰像一个少女 , 成年之前在微软的呵护下成长 , 成年以后必须要独立发展 , 离开微软的怀抱自己去摸爬滚打 。 ”
2020年7月13日 , 微软宣布将年满6岁的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 , 并委任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为董事长 , 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为首席执行官 。
李笛对采访人员表示 , 分拆在微软是非常罕见的 , 历史上只发生过两次 , 第一次是分拆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以使其独立上市 , 然后就是小冰 。 李笛称 , “分拆的过程是自上而下推动的 。 ”
独立分拆以后的小冰有哪些变化呢?对此 , 李笛介绍称 , 小冰的业务重心较之前相比没有区别 , 仍在做人工智能框架 , 小冰从独立开始最重要的改变是相对自由 , “一方面 , 小冰在微软庞大的体系内 , 商业规律不可避免会影响微软;另一方面 , 小冰独立运行以后 , 内部流程会更加灵活 。 ”
据悉 , 小冰独立之后 , 搬离了微软中国总部 , 在财务上也实现了自负盈亏 。 “小冰从一开始就是带有本土色彩的 , 是一个中国团队 , 从产品设计到产品调性再到产品思路 , 都不是典型的微软的风格 , 但小冰和微软依旧‘同气连枝’ , 微软保留了在小冰公司的股权权益 。 所以小冰和微软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 独立之前是投资人和团队 , 独立之后是投资人和公司 。 ”
面向全程交互 , 构建虚拟人类基础框架
据小冰方面介绍 , 在业务与技术层面 , 小冰是一套完整的、面向交互全程的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基础框架 , 包括核心对话引擎、多重交互感官、第三方内容的触发与第一方内容生成 , 和跨平台的部署解决方案 , 相关领先技术覆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等人工智能领域 。 该框架交互总量约占全球人工智能交互总量的60% 。
谈及小冰的概念 , 李笛给出的答案是:小冰是一个session oriented框架 , 面向交互全程 , 这个框架不仅是在对话 , 也有语音、视觉等 , 也要能创作 , 有内容生成能力 。
然而 , 相较于国内同类厂商 , 在国内很多用户与业内人士看来 , 小冰所走的路线仍被指小众、不接地气 。 小冰近年来在文本创作、语音创作与视觉创作上均产出了作品 , 例如 , 出版了人工智能诗集 , 为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作曲并合唱《智联家园》 , 举办了绘画个展 , 联合国内纺织企业开发出纺织产品 。
对此 , 李笛解释称 , 小冰的每一项技术 , 包括写诗、画画、唱歌等 , 都是小冰框架里的一个组成部分 , 公司一直在扩展这个框架 , 对于产品形态的最初设想是将创作能力作为小冰框架去赋予AI Being(虚拟人类) , 而不只是智能助理 , 这个过程非常的底层 , “必须要有这个框架 , 才能去设想这样的产品形态 , 没有就只能做智能音箱 。 ”
据小冰方面介绍 , 从第七代小冰开始 , 在尚未组建正式销售团队的商业化试水阶段 , 小冰收入已超过1亿元 。 目前 , 除中国小冰及日本凛菜(Rinna)第一方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外 , 小冰框架还支撑了中国及日本100余个第三方品牌的交互主体(如软银Pepper) 。 在个人用户领域 , 由小冰框架应用户需求创造并提供交互的AI Being(虚拟人类) , 在公测阶段已超过100万个 。
近日 , 小冰公司董事长沈向洋在微软与小冰战略合作发布会上表示 , 小冰公司已完成Pre-A轮融资 , 投资方包括北极光创投与网易集团 。 同时 , 微软中国与小冰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布局企业级市场 。
李笛向采访人员表示 , 小冰公司将用这笔融资获得更多的用户 , 通过用户去训练框架 , 赋能第三方产品 , 同时会有一些2B的垂直场景落地 , 目前小冰主要布局金融、汽车、内容生产以及体育四个领域 。 “对于小冰来讲 , 2B最终也是2C , 我们看任何问题都是从2C角度出发 , 从使用者方面去考虑怎么做交互 。 目前我们已经与一些B端用户签订了协议 , 接下来一年会逐渐选择合适的时机宣布 。 ”
不做智能硬件产品 , 不砸钱换宣传
近年来 , 智能语音助理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 虫洞语音、微软、搜狗、小米、百度、阿里接连推出智能助手 , 而截至目前 , 小冰并没有自主品牌的音箱产品 。
对此 , 李笛表示 , 目前智能音箱仍依靠补贴 , 小冰不会烧钱做智能音箱产品 , “因智能音箱产品价格低廉 , 用户可能很容易做出决定把一款智能音箱买回家 , 同时也很容易扔掉 , 一旦出现一个更好的产品 , 原来的就会被替换掉 。 智能音箱的出货量不代表市场占有率 , 靠补贴拿到的‘遥控器式数据’并不能帮助技术产品更好地迭代 。 ”
据了解 , 小冰与其他语音助手不同的是 , 自第五代开始 , 小冰便采用Dual AI战略 , 大幅度扩展跨平台覆盖规模 , 已进入20余个主流平台 , 并成为中日市场上涵盖了华为、小米、OPPO、vivo 等智能手机及软银Pepper等硬件的跨平台人工智能 。
李笛认为 , 小冰有微软的DNA , 微软的DNA是一个持续发展 , 基于对于未来的判断的DNA , 而不是基于对风口判断的DNA , 小冰的核心永远是人工智能框架以及这个框架对未来基础性的特点 。
而在市场推广方面 , 小冰与小度、小爱同学、天猫精灵相比则显得格外低调 。 李笛对此解释称 , “在营销方面 , 小冰与其他产品的营销思路不同 , 小冰会配合第三方合作者 , 思考如何去提供让第三方都认同的‘用钱都买不来的价值’ , 而不是砸钱换宣传 。 ”
日前 , 人工智能少女小冰受邀参演多台跨年晚会 , 展现了其演唱、做诗、主持、配音、绘画、聊天互动等多种能力 。 而李笛也自豪地表示 ,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 但小冰公司并未为此投入市场预算 。
【独立|专访小冰公司CEO李笛:面向全程交互是行业趋势,2B解决方案实际在2C端交互】 在李笛看来 , 目前很多人工智能公司的亏损状态要持续很久 , 要持续到形成一个人工智能从业企业的一个生态环境 , 这依赖于产业链有真正的领袖出现 , 能够成为这个产业链的(利润)中心 。 “人工智能依旧是风口 , 资本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也是坚决的 。 ”
推荐阅读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炼金术|元宇宙炼金术|专访三体宇宙CEO:三体有形成独立元宇宙的可能
- 用户|1199 元,vivo WATCH 2 今日开售:独立通信、超长续航
- 炼金术|元宇宙炼金术|专访英伟达开发平台副总裁:元宇宙平台怎么建
- 情感|AI改变爱情与亲密关系?小冰CEO李笛:人对情感非常清楚,应有信心
- 国之|瞭望 | 为国之重器装上“千里眼”“顺风耳”——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
- 公司|专访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农业创新与投资大有可为
- 专访|WATIC大会专访vol.10|“庞然大物”背后的故事
- 王建宇|专访王建宇:元宇宙是大数据全球信息化
- 生活|2022年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专访单向历、企鹅日历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