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文章图片

最近收到个挺有意思的TWS耳机 , 来自声阔的Libetry Air 2 Pro(中文昵称:声阔降噪舱) , 声阔这牌子你可能没太听过 , 但它背后的Anker , 你或多或少会用过他们家的充电器及周边产品 。 Anker可算得上是国货之光 , 曾三年进入BrandZ?中国海外品牌榜前十 , 亚马逊“杰出中国制造奖” 。 声阔是安克创新旗下专业音频品牌(和Anker属于兄弟品牌) , 它于2017年推出TWS产品在海外众筹超280万美元 , 后续发售的音频产品在国外各在线购物网站 , 也早已闯出一片天 , 动不动销量上就跟Beats、Bose、Jabra来叫板 。 这不是一个国内品牌跑国外镀金 , 而是在国外打出一番成绩之后 , 才从国外走回来给其他品牌打个样儿 。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文章图片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也是最让我惊喜的声音相关部分 。 在声阔上一代的Liberty 2 Pro上 , 声阔为了好音质 , 直接用了一套类似K3003的圈铁同轴架构塞进TWS里 。 烧友们都知道这个架构在那个时代开辟了万元塞的市场 , 也让它成为一代传奇 。
而声阔降噪舱作为Liberty系列的迭代产品 , 为了实现降噪功能 , 在架构上做了一点减法 。 可能有朋友觉得这是降级 , 但我想说 , 其实单动圈架构 , 只要单元本身OK做好调音 , 反而在这里可能“以少胜多” , 尤其是在这寸土寸金的TWS耳机的腔体内 , 以及单边电池容量不大的情况下 。 声阔降噪舱用了经典单动圈入耳塞 , 采用了 10层高硬度镀膜(官方称为 PureNote)的11mm动圈单元 , 这样的配置 , 理论上只要不是瞎玩 , 这个单元的素质是肯定可以保证的 。 个人认为用在主动降噪耳机内 , 对主动降噪是一种增益 , 因为主动降噪性能也需要依托单元本身素质的 。 降噪算法重要 , 但实现的基本点 , 还是要有一颗足够素质的单元 。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文章图片

实际表现来看 , 声阔降噪舱的低频表现是最亮眼的 , 氛围感营造得挺好 , 下潜有 , 回弹速度中等偏慢 , 听流行、摇滚乐、电音等需要低频带动情绪的音乐风格非常适合 。 人声距离中等略微靠前 , 口型不算太大 。 高频部分刚开声可能还会觉得有一点点刺激 , 偶尔会有一些齿音 , 不过在可接受范围内 , 素质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 。 对人声的兼容性也算不错 , 男声女声都能较好的还原 , 玉置浩二这种有厚度、略带颗粒感的男声 , 或者是LiSA这种有内敛却有爆发力 , 带一点微甜的女声 , 均能够很好的表现 。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文章图片

既然是TWS耳机 , 那么可以玩的还有自适应DSP 。 声阔降噪舱个性化声音定制技术叫HearID 2.0 , 是在上一代技术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优化 , 非初代产物 。 它可以根据每个人对不同频段的敏感度 , 来进行个性化定制 , 大约要3分钟左右时间进行测试分析 。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文章图片

个人的测试结果是目前还没有缺失的频段 , 所以曲线是平直的 , 没有啥变化 , 试了一下故意在某些频段点击“听不到”的时候 , 他就会重复到你听得到那个频段再让你确认 , 最终结果会在歌曲里达到那个频段的声音进行加强(变大一点) , 让你听到为止 。
HearID这个独家功能对有些老烧友来说应该是狂喜的(手动狗头) , 毕竟年纪一上来 , 对某些频段就没有那么敏感了 , 而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 。 塞子本身如果不进行个性化调整 , 声音的大致走向 , 相对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真无线 , 是相对中性一些的风格 , 没有完全迎合大众 , 走无脑堆低频的路线 。 我猜测设计者或许是为了延续第一代产品宣扬的“入耳录音室”概念 。 这里不是指它是所谓干、冷、硬的监听风 , 而是指它在众多TWS里对音质有所追求 , 就像多年前塞子里 , 那些少数的正规军 。 它声音取向更注重低失真、少染色 , 低频追求质量 , 良好的回弹和不错的速度 , 即使在开启降噪模式时 , 声音也没有太明显的变化 。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文章图片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说说我在功能上比较认可的一些点吧 。 声阔降噪舱的充电盒到耳机本体设计上没有学习某些品牌有亿点像苹果的AirPods Pro , 而是非常有创意的做了滑盖的充电仓 , 这个盖子偶尔玩了一会开合还挺解压 , 阻尼感也做得不错 。 充电仓打开盖子后 , 整体造型看起来也非常有设计感 , 再加上盖子上品牌标志像一个八分音符的变形 , 设计感还是很足的 。 整体做工和材质 , 相信用过Anker充电器的朋友 , 应该基本不会担心 , 磨砂壳子做工细腻 , 整体缝隙没有像苹果中后期产品那么大开大合 。 这次没有在颜色设计上那么直男 , 而是把蓝、白、粉都放出了 。 另外滤网这个小细节还是很HiFi的 。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文章图片

降噪部分 , 个人认为降噪舱在这点上为用户考虑得还是很多的 。 就是把自由调节降噪等级的权利 , 完全放在了消费者手里 , 而不是像苹果那样直接剥夺 , 声阔不想让用户觉得 , 任人摆布 , 而是想干嘛就干嘛的自由和权利 。 我也相信不少TWS用户 , 都在等这个功能 , 声阔率先出招了 。 除了自由调节 , 主动降噪模式还有三种预设 , 通勤、室内、户外 , 通勤即高降噪模式 , 主要面对低频降噪 , 当然耳压也相对最大 , 不过开启后基本可以略超越刚出来的苹果的AirPods Pro 。 户外模式对低频和中频都进行降噪 , 降噪等级低于通勤模式 , 降低耳压 , 让人更舒适 。 室内降噪是针对人声进行了降噪 , 猜想用途应该是在图书馆或者咖啡馆办公的时候可以用到?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文章图片

通透模式有两种 , 人声模式和完全模式 , 人声模式主要是降低低频噪音并增强人声 , 有利于室内有噪音环境下交流 。 完全模式主要是在室外 , 保证安全 , 不进行降噪处理 。 通透模式体验下来相对AirPods Pro , 整体体验更佳一些 。 尤其是人声不会显得怪异 , 相对更自然 。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文章图片

因为不是半入耳 , 加上长柄稳定性还是挺好的 , 只是要选一下适合自己用的耳塞套 , 声阔降噪舱还附赠了8组硅胶亲肤耳塞套 , 可以适配更多人群的耳朵 。 单耳重量很轻 , 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感觉累 , 几乎无感 。
·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文章图片

通话的清晰度和ANC降噪的体验非常好 , 在通话中降低周围有掩蔽效应的低频噪声 , 并增强人声 。 通话专门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试了几次 , 实际收听人声效果很棒 , 通话双方都能听得比较清楚 。
续航在我这几天的试用过程中 , 从没担心过电量的问题 , 耳机一次7小时 , 电池仓提供接近四次的循环 , 总续航是26小时左右 。 C口充电速度也非常快 , 几乎不会有续航焦虑 , 同时还支持无线充电 , 个人虽然不太用得上这个 , 但觉得也算是锦上添花吧 。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文章图片

要说缺点或者硬伤的话也不是没有 , 就是它理论上的延迟相对手机厂家自家的TWS会高一点点 , 还有那些专属的开盖弹窗动画也没有 , 毕竟手机厂肯定跟自己亲儿子亲 , 但实际体验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这些延迟都不出戏 , 毕竟蓝牙发展到现在 , 延迟的感知都不会太明显了 。

声音|声阔降噪舱:把自定义降噪等级还给用户的TWS耳机,竟然声音也不错
文章图片

总结一下 , 声阔Liberty Air 2 Pro这个耳机的基本面做的挺好 , 一流的降噪效果、高续航、好做工、好佩戴、好操作、速连、不错的延迟 , 加上地道的价格 , 已经面面俱到 。 却还努力把音质做成最大的卖点 , 配合各种能做到的技术 , 把自适应DSP玩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 声阔在声音上是有追求 , 没有走讨好型路线 , 但这点我想对于发烧友 , 他们更喜闻乐见 。 年货节期间849的到手价 , 我认为也算非常有诚意了 , 没有因为是第二代产品去突破千元价位 。 这样的设计和功能 , 如若换个其他大牌 , 估计价格至少要再涨一倍 。 综合性价比和声音来说 , 这个塞子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