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尴尬?一辆车都没交付,恒大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汽车公司!
文章图片
图1/4
2020年12月初 , 许家印视察恒大汽车全球研究总院(图/恒大集团官网)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沸雪
来源: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
1月25日 , 恒大汽车盘中一度涨逾65% , 最终收报45.35港元/股 , 总市值约3998亿港元 。 到如今一辆车都没交付的恒大汽车 , 成为中国第二大汽车公司 。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沸雪
昔年许家印冒天下之大不韪支持贾跃亭时 , 世人多认为首富也有老马失蹄之时 。 但如今来看 , 只能困在大洋彼岸为造车梦想“老赖”的贾会计 , 相比之下依然棋差一招 。
文章图片
图2/4
在披露260亿港元引入战投后 , 恒大集团旗下由恒大健康更名的恒大汽车近日涨势如虹 。 1月25日 , 恒大汽车盘中一度涨逾65% , 最终收报45.35港元/股 , 成交量8053万股 , 总市值约3998亿港元 。 较前一交易日 , 恒大汽车市值暴增逾1300亿港元 。
仅从市值看 , 目前恒大汽车的市值已是中国恒大的1.8倍 。 恒大汽车的最新市值已经超越A、H股几乎所有地产板块上市公司 。 不仅如此 , 从市值上来看 , 恒大汽车市值已经超出中国本土汽车上市公司第二名长城 , 更是把第三名上汽集团甩出1000亿的距离 。
2019年11月 , 恒大才发布了旗下汽车恒驰的车标 , 按照官方预计 , 2021年这一全新汽车品牌才可能真正量产 。 这也就意味着一个略显尴尬的事实已然发生:到如今一辆车都没交付的恒大汽车 , 成为中国第二大汽车公司 。
01
新能源风口
风口之上 , 猪也能飞——雷军这句知名判断 , 这些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形容泡沫的最佳总结 。
许多人相信 , 就像华为小米和OV最终在智能手机市场上与苹果分一杯羹 ,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弯道超车机会 , 而当特斯拉走向苹果的封神之路时 , 谁会成为汽车领域的小米、华为也就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大的想象空间所在 。
风确实来了 。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 , 预计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将近1000万辆 , 同时在2019年全球已经约有730万个充电桩 。
另外 , 根据国际能源署和中汽协预测 , 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将保持非常高的增速 。
这是行业的机会 。
文章图片
图3/4
而我们回看中国市场 , 从市值来看 , 全球汽车排行榜前10的企业中有三家中国公司(比亚迪第4 , 蔚来第5 , 小鹏汽车第10) , 而在TOP20排行榜上 , 8家中国车厂占比40% , 超过美德日阵营 。 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被市场寄于厚望的原因 。
不过相比从无到有的蔚来或者小鹏 , 从地产商跨界而来的恒大汽车更显得异类 。
这些年来 , 除了地产主业的利润表尚能一观之外 , 恒大入局的所有热门领域 , 最后都消失在了人们视野之中 。 这一次造车 , 从其上半年披露的财报来看 , 依然是处于亏损的状态:
报告显示 , 恒大汽车2020年的上半年营收为45.1亿元 , 同比增长70%;毛利润为12.6亿元 , 同比增长107%;期内亏损24.6亿元 , 同比扩大24.2% , 其中汽车净利润亏损12.7亿元 。
而在更早之前的2019年 , 恒大健康的财报还记载着投资贾跃亭FF失利的17亿元亏损 。
02
估值与故事
利润不仅仅是恒大汽车面对的窘境 。
即便是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 即便各级政府仍然在为新能源汽车的发铺路、补贴不断 , 但目前新能源车企依然不见盈利者 。
即使是被巴菲特青睐的中国市值第一车企比亚迪 , 新能源业务并不是现金奶牛 , 相反则是依然需要巨量投入的无底之洞 。
文章图片
图4/4
恒大汽车生产基地车身车间(图/恒大集团官网)
在这种情况下 , 本身资产负债表就不算好看的恒大 , 到底能撑多久 , 决定权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在所谓的“工业4.0”车间 , 而在港交所中 。
关于恒大造车的计划 , 早在2018年就已启动 。 恒大集团于2018年6月宣布进入汽车业 , 最初的规划是2-3年内年产规模达100万辆 , 10-15年内年产规模要超过500万辆 。
不过从目前来看 , 距离2018年已经将近2年时间 , 恒大能否在一年时间内实现从0到100万的大跨越 , 考验的不仅仅是生产线的能力 , 更是市场的信心 。
我们当然不能轻视故事和愿景为公司带来的赋能 , 这是互联网公司的通用套路 。 正如“估值教父”阿斯沃斯·达摩达兰所说 , 正是故事的力量推升了企业价值 , 增加了数字的内涵 , 说服了那些谨小慎微的投资者去承担风险 。
不过相比达摩达兰所在的美国 , 中国资本市场的公司高管们或许财技一般 , 但讲故事的能力却丝毫不逊色于华尔街 。 回看A股市场诸多“概念股” , 多半都是蹭上热点的故事 , 试图改变自己的估值 。
去年11月 , 有媒体一篇《恒大造车的荒诞故事》揭开了恒大造车运动背后“大干快上”的离奇;但市场看来并不相信眼泪 。 毕竟来自传统产业和互联网资本共同汇聚的260亿港币定增 , 无疑是在用钱铺开一条快速入局的大道 。
当然 , 如今看 , 尽管一辆车都没有见到 , 资本依然相信雄心勃勃的恒大造车已然是箭在弦上 。 但究竟今天的恒大是价值洼地还是巅峰时刻 , 就看投资人是否真的相信首富的新故事了 。
【|谁的尴尬?一辆车都没交付,恒大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汽车公司!】(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AMD|AMD 350亿美元收购赛灵思交易完成时间推迟 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