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潜心科研 熔铸国之重器

不久前 , 刚入职不久的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青年教师卢彪一早便匆匆来到实验室 。 从2011年考入南开大学 , 卢彪一路念到博士毕业 , 他聚焦“工业欠驱动系统的控制与优化” , 锚定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 , 心怀科研报国之志 , 不久前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 。
“在吊车控制系统领域 , 国外的技术封锁由来已久 , 特别是吊车自动控制系统这一核心部件更是长期由西方国家垄断 , 国内企业长期被‘牵鼻子’ 。 ”卢彪说 , 他跟随导师方勇纯教授从事的“工业欠驱动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研究 , 就是为了让中国在这一领域突破封锁 , 获得自主发展能力 。 以技术细节的打磨熔铸国之重器 , 用创新的积淀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
【控制|潜心科研 熔铸国之重器】2019年初 , 在与天津港的合作启动后 , 认真敬业的卢彪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操控一线和产业一线 。 他常常在不到4平方米的狭窄电气室里一站就是一整天;因为实验需要 , 恐高的他不得不爬上高达20米的桥架上开展工作 。 经过数个月的攻关 , 该项目大获成功 , 许多关键指标上远超国际知名厂商 。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 , 卢彪主动为校内外1000余人次进行技术宣讲 。 他与企业交流成果转化 , 为市民科普人工智能 , 为专家剖解技术要点 , 为学生分享科研经验 , 用火一样的热情燃起服务的温度和热度 。 去年年初 ,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 卢彪奔赴天津港调试设备 , 解决技术难点 , 助力复工复产、港口重启;作为天津市“爱国力行 共抗疫情”优秀师生高校巡讲团成员 , 他的事迹影响带动众多学子投身抗击疫情阻击战 , 以实际行动践行南开人“知中国 , 服务中国”的初心和使命 。
多年来 , 卢彪投身各类科研项目 , 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 收获了一项又一项荣誉与肯定 。 如今 , 卢彪已是一名青年教师 , 他说:“我仍愿做一粒种子 , 在三尺讲台之上和实验室里把服务科研、服务他人、服务国家的初心播撒进更多人的心田 。 ”
本报采访人员 孙启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