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的四季度,阿里业绩怎么样?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黎明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2月2日晚 , 阿里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 这份财报很特殊 , 因为蚂蚁上市被暂缓、两次被监管部门约谈 , 阿里被市场监管总局调查、被反垄断行政处罚 , 以及电商行业的大事件“双11” , 都是发生在四季度 。
因为这些事件 , 外界开始担心 , 阿里还安全吗?以及 , 业绩还稳吗?
在公众场合“消失”两个多月后 , 马云在1月20日上午 , 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公开露面 , 当天阿里美股盘前股价涨了7% 。 马云说 , “等疫情过去了 , 我们再见面!”
刚发布的这份财报 , 则用数字告诉我们 , 阿里在过去这段时间 , 业绩究竟如何 。
市场选择用脚投票 。 财报发布后 , 当天美股收盘 , 阿里股价下跌3.85% , 而拼多多和京东分别上涨4.62%和4.55% 。
业绩依然稳健
吸金能力排名第一
整体而言 , 阿里在四季度的业绩还是很稳的 。
首先看收入 。 四季度阿里总收入2211亿元 , 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 , 同比增速36.9% , 也是2020年四个季度中最高的 。 其中以零售为主体的核心商业实现收入1955亿元 , 同比增速达38.2% 。
文章图片
图2/5
阿里各季度收入及增速制图 / 深燃
在2000亿元左右的规模体量下 , 还能实现30%以上的增速 , 还是需要实力的 。
【|风雨飘摇的四季度,阿里业绩怎么样?】再看利润 。 四季度阿里经营利润为490亿元 , 历史新高 , 净利润794亿元 , 同样是历史新高 。 其中蚂蚁为阿里贡献了净利润7.36亿美元 。
但是这里有一点要注意 , 这个794亿元的净利润“有水分” 。 阿里在去年10月收购高鑫零售 , 对之前持有的股权重估 , 确认了64亿元的一次性收益 。 另外 , 阿里持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权 , 四季度很多公司股价上涨 , 导致阿里的投资收益暴涨 , 利息收入和投资净收益加起来有400亿元 。 这些收益都计入了净利润 。 但这其实是“纸面利润” 。
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 阿里在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是592亿元 , 还是历史新高 。 目前来看 , 阿里是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 腾讯在去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净利润都在300多亿元 , 不及阿里 。
在用户数量上 , 截至2020年底 , 阿里的年度活跃用户为7.79亿 , 比9月底新增2200万 , 手机月活用户9.02亿 , 首次跨过9亿大关 , 比9月底新增2100万 。
文章图片
图3/5
阿里各季度用户数量制图 / 深燃
阿里暂时重新回到了用户增长的路上 。 在去年三季度 , 阿里的年活用户和月活用户增速都创下历史新低 , 分别只环比增加了1500万和700万 , 当时市场一度质疑阿里的用户增长是否已经触达天花板 。 阿里这次尤其强调了淘宝特价版 , 称2020年底的时候年活用户和月活用户都已经过亿了 , 这说明下沉市场还是有增量 。
在业务上 , 淘宝APP在去年12月升级改版 , 首页引入了“订阅”和“逛逛”功能 , 试图增强用户和品牌、商家、网红、视频博主和内容创作者的互动 , 本质上是想用内容来延长用户在淘宝APP上的停留时间 , 促进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流量变现 。
淘宝直播依然很重要 , 2020年为阿里贡献了4000亿元的GMV 。 2018 年的时候 , 淘宝官方曾表示 , 淘宝直播预计将在3年里达到 5000 亿元的规模 。 目前看来这个目标暂时还未达成 。
零售业务越来越重
新业务增速放缓
四季度财报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 , 阿里的业务变得“越来越重” ,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 , 盒马、天猫超市、高鑫零售等直营业务重要性提升 , 在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
对比非常明显 。 四季度阿里整体增速是36.9% , 直营业务的收入增速是100.5% , 超过了云计算在内的所有业务 。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 一是阿里继续大力发展盒马 , 去年底的时候阿里已经在全国开出了246家盒马门店 , 全部是自营 。 二是阿里在去年10月收购了高鑫零售 , 收购之后合并报表 , 阿里把高鑫零售的收入也算进来了 。 这让阿里的收入看起来迅速“膨胀”了 。
换言之 , 阿里通过一场合并 , 让收入的增速看起来更高了 。
阿里没有披露高鑫零售的收入规模 。 但从一组数据里能侧面看出来这个数字不小——去年前三个季度 , 阿里新零售和直营业务的收入分别是255亿元、301亿元、261亿元 , 四季度加入高鑫零售后 , 这个数字变成了518亿元 。
文章图片
图4/5
阿里各季度新零售和直营业务的收入制图 / 深燃
这就是阿里前几年高呼的“新零售”的成果 , 通过布局线下 , 进军实体 , 开出直营店面 , 现在把直营业务的收入规模提上来了 。 阿里也从过去轻资产的平台模式 , 变得更加重资产 。
另一方面 , 阿里的“新业务” , 也就是那些未来有可能成为阿里第二增长引擎的业务 , 增速却在放缓 。
阿里的业务分为四大块:核心商业(淘宝天猫盒马等等)、阿里云、大文娱、创新业务 。 如果将四季度的业绩跟三季度来比 , 从增速上来看 , 只有核心商业提速了 , 其他三大板块都在减速 。 四季度 , 阿里核心商业的收入增速是38.2% , 高于三季度的29.3% , 阿里云、大文娱、创新业务的收入增速分别是50.3%、9.2%、-27.6% , 全部低于三季度增速 。
具体拆开来看 , 菜鸟物流四季度的收入增速是51.1% , 而三季度是72.9% , 包含饿了么的本地生活服务 , 三季度收入增速是29.3% , 四季度降到了10.1% 。 所以接下来市场肯定会关注美团外卖在四季度的收入增速 。
但是也有亮点 。 菜鸟网络在四季度实现了正向的经营现金流 , 这说明这块业务开始具备造血能力了 。 近期有消息称 , 京东物流正在筹备IPO , 或将在本月提交上市申请 。 阿里和京东在物流领域的竞争加剧 。
另外 , 阿里云首次实现了经调整息税前利润转正 , 首次盈利2400万元 , 而2019年同期为亏损3.56亿元 。 对标亚马逊 , 云计算业务最有可能在未来成为阿里的第二引擎 。
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反垄断调查
业绩虽然稳 , 但现在市场对阿里最关心的问题 , 不在于业绩 , 而在监管风险 。 最大的不确定性 , 在于反垄断调查 。
去年11月初蚂蚁IPO被监管部门叫停后 , 阿里就陷入了风波中 。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 , 蚂蚁先后两次被监管部门约谈 。 此外 , 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 , 对阿里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 人民日报评阿里被立案调查:加强反垄断监管是为了更好发展 。
12月14日 ,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 , 阿里、阅文、丰巢因三起收购案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三家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 由此正式打响了反垄断处罚的第一枪 。
从当前的政策演变来看 , 对大型平台型互联网公司的反垄断 , 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重要议题 。 而阿里显然是撞到了枪口上 。
在财报中 , 阿里称:“我们成立了由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项工作组 , 开战相关业务自查工作 。 ”对于蚂蚁IPO事宜 , 阿里表示“蚂蚁集团的业务前景和上市计划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 。
文章图片
图5/5
来源/ Pexels
蚂蚁不能上市 , 此前一大批高呼“马上就要财富自由”了的蚂蚁员工 , 只能继续等待下去 。 而随着上市搁浅 , 蚂蚁的估值也已经打折扣 。 有投资人称 , 蚂蚁的估值比11月IPO定价时至少缩水了三分之一 。
反应在股价上 , 从去年11月初至今 , 阿里股价“跌跌不休” , 从310美元/股跌至255美元/股 , 跌幅达18% 。
即便是大型投行 , 也低估了反垄断事件对阿里的影响 。 1月中旬瑞穗证券将阿里目标价从300美元下调至270美元 , 此前麦格理分析师将阿里目标价从397美元下调至387美元 , 都要高于阿里当前股价 。
除此之外 , 随着反垄断的深入 , 在业务层面 , 有投资人分析 , 如果“二选一”被坚决打击 , 那么淘宝天猫平台上的一些商家 , 或将流向拼多多和京东等平台 , 这对阿里而言也是一个潜在利空 。
综合而言 , 阿里四季度财报透露出的信息是 , 业绩依然稳健 , 但来自监管层面的风险因素还在 。 对阿里的反垄断调查还在进行 , 阿里在接下来能否真正走出困境 , 不仅考验业绩 , 更考验管理层的智慧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