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成就的“合肥效应”,不必太神化


|蔚来成就的“合肥效应”,不必太神化
文章图片
图1/3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丸子
来源: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烧钱的新能源车企业 , 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财政黑洞 。
在中国的城市中 , 合肥是不太有存在感的那一个 。
没有成都的安逸 , 没有重庆的热辣 , 没有上海的洋气 , 没有北京的历史感 。 在普通老百姓眼中 , 合肥没啥知名景点 , 甚至不值得专门去旅游一次 。
但现在 , 合肥有了一张新的城市名片:蔚来 。
而合肥国资在蔚来最低谷时抄底的故事 , 也被坊间津津乐道 , 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关于“合肥投资神话”的报道 。
但行业从业者也建议 , “不要神化合肥” 。 有人就认为 , 当时合肥的汽车工业亟需转型 , 因此与蔚来是相互需要 。 机缘巧合之下 , 二者相互成就 。
而要论新能源车造车实力 , 上海仍然是全国第一 , 接下来是深圳 , 再下来才是合肥等城市 。
在一众造车城市中 , 合肥是成果显著的那一个 , 但接下来的竞争会越发激烈 。 鹿死谁手 , 尚未可知 。
1
赢家合肥
虽然很多新能源车企布局全国 , 但人们往往会将一家车企 , 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 。
上海有特斯拉、威马和上汽乘用车 , 深圳有比亚迪 , 广州有小鹏 , 常州有理想 , 杭州有吉利 , 柳州有神车五菱宏光……
而一说蔚来 , 人们就会想到合肥 。 蔚来 , 已经成了中部城市合肥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

|蔚来成就的“合肥效应”,不必太神化
文章图片
图2/3

合肥的战绩确实很难让人不眼红——2019年 , 合肥国资在蔚来最低谷时“抄底” , 70亿投资如今膨胀成了1000多亿 。
投资新能源车在内的新兴产业 , 对合肥有什么好处?
【|蔚来成就的“合肥效应”,不必太神化】最近发布的两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 。
第一个 , 是商务部的去年国家级经开区区域综合发展考核评价结果 。
结果显示 , 全中国有218个国家级经开区 , 合肥经开区排第11位 , 是中西部的首位 , 比上一年蹿了两位 。
而蔚来、江淮大众、国轩高科 , 都在经开区 。
另一个 , 是2020年 , 合肥实现GDP10045.72亿元 , 同比增长4.3% , 迈入“万亿俱乐部” 。 在中国600多个城市中 , 这个成绩排第20 。
此前三年 , 合肥在全国GDP排行榜上的位置 , 分别是:第25位、第26位、第21位 。
在这个排行榜上 , 合肥甚至超过了以制造业闻名的东莞 。
2019年 , 东莞还排在第19位 , GDP比合肥高73亿 。
到2020年 , 东莞掉到了第24位 , 合肥GDP反超东莞395亿 。
合肥为什么能超越老牌工业重镇东莞?秘密 , 或许就在产业结构中 。
合肥的产业比较新 , 东莞的产业则比较传统 。
在合肥发展迅速的 , 是汽车及零部件、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产业 。
而东莞的五大支柱产业 , 相对“古老”得多: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
从数字上来看 , 合肥的工业增长速度 , 明显比东莞的快 。
“合肥发布”曾称 , 2020年前三季度 , 蔚来交付车辆数超过去年全年 。 “2020年前三季度 , 合肥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16.9% , 上拉全市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 。 ”
2020年全年 , 合肥的汽车及零部件、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产业 , 分别增长25.1%、25.9%和29.4% 。
因此 , 合肥这一年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 , 这个数字 , 比全国水平高5.5个百分点 。
而在这一年 , 东莞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了1.1个百分点 , 其中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下降了2.1% 。
正是因为这些数字 , 在全国GDP排行榜上 , 东莞的排名被合肥超过 。
在GDP排名方面 , 千万不要小看地方政府的“攀比心” 。
经济观察报写过一篇报道 。 报道里 , 东风集团某高管对采访人员透露 , 2016年 , 武汉经济总量被成都反超 , 排名全国第九 , “武汉市政府对我们有意见” 。
原因是 , 武汉市领导说 , 东风的神龙公司在成都投产了新车 , 直接导致了武汉排名被成都反超 。
得新兴产业者得天下 , 对地方政府来说 , 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
曾经 , 中西部城市被认为只能承接沿海城市转移的产业 , 但谁说它们不能弯道超车?
2008年引进京东方 , 2017年成立长鑫 , 2020年引进蔚来……现在 , 合肥喊出了口号:加速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
若干年前 , 人们会觉得合肥是在吹牛 。 如今 , 大家都信了 。
2
是合肥需要蔚来 , 还是蔚来需要合肥?
现在 , 合肥被网友戏称为“霸都” 。 但一度 , 合肥被戏称为“全国最大县城” 。
十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
文旅操盘手“大秦笔记”回忆 , 十年前自己路过合肥 , 觉得合肥是中部最落后的城市:
“楼矮、路窄 , 街边小贩多 , 行人随意过 , 喇叭声、争吵声交织在一起 , 燥、吵、闹 。 ”
2011年 , 合肥市区的市民月最低工资标准是1010元 。 那一年 , 合肥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刚刚超过全国水平 。
到上海和南京都不远 , 没有区位优势 , 没有政策优势……合肥的地位被认为有些尴尬 。
但合肥的工业基础早就打下 。 从2005年确定“工业立市”方针后 , 合肥逐渐成为国内家电制造重镇 。 合肥又引进京东方 , 布局液晶面板产业;与半导体产业龙头兆易创新成立合肥长鑫 , 生产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一大批面板和半导体的上下游企业随之而来 。
在汽车产业方面 , 安徽早就有了江淮、安凯、奇瑞等品牌 , 江淮和安凯就在合肥 。 合肥可以说是老牌汽车工业基地 。
合肥也是最早开始试水新能源车的城市之一 。 12年前 , 合肥加入了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 。 现在 , 合肥已经有江淮、长安和吉利等新能源车项目 , 以及国轩高科、华霆动力等上下游企业 。
2019年 , 合肥迎来了蔚来 。 当时 , 蔚来正岌岌可危 。
“是合肥需要蔚来 , 还是蔚来需要合肥?我觉得是相互需要 。 ”熟悉汽车行业的从业者董明告诉略大参考 。
对蔚来而言 , 除了融资需求外 , 新能源汽车要落地一个城市、迅速投产 , 需要当地已经有深厚的传统汽车制造业积淀 , 以及完善的产业链条 。 造车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而非平地起高楼 。
北京、上海、珠海、南京、广州、武汉和合肥等 , 都是这样的城市 。
“蔚来最早找的是江淮代工 , 小鹏最早找的是郑州海马代工 。 ”董明称 。
雷帝网创始人雷建平在一次演讲中透露 , 蔚来曾经与武汉光谷洽谈得非常愉快 , 项目快要落定的时候 , 武汉层面出手干预 , 希望蔚来落户到武汉经济开发区 。 遗憾的是 , 当时武汉经济开发区的领导们思维保守 , 未能抓住机会 。
雷建平说 , 这件事 , 让光谷的领导们遗憾了很久 。
“不要神化合肥 。 ”董明指出 , 如果对全国各大城市新能源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实力进行排名 , 深圳应该是第一 , 上海第二 , 接下来才是合肥和其他城市 。
这是因为 , 深圳车企的电子化水平高 , 有比亚迪这样既生产整车 , 又生产电池的龙头企业 。 此外 , 深圳还有众多互联网企业 , 因此汽车的智能化、车联网化程度也高 。
而上海的造车基础雄厚 , 有上汽、大众、通用 , 还有明星企业特斯拉 。
“合肥虽然是老牌的汽车工业基地 , 但江淮和安徽品牌奇瑞的发展迟缓 , 所以合肥的转型诉求是最强烈的——当时 , 当地没有合资品牌 , 汽车工业在衰落 , 不转型就废掉了 。 ”董明认为 ,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 合肥才更有动力和大众合作生产新能源车 , 也更有动力投资蔚来 。
3
谁是下一个合肥?
新能源造车 , 已经从前几年的PPT造车 , 变成了实打实的新风口 。
与以往的其他任何风口都不同的是 , 这是一场需要地方政府深度参与的战役 。
1月初 , 合肥与零跑汽车达成战略合作 , 总部在杭州的零跑 , 将在合肥建立第二工厂 。
早就布局新能源车领域的珠海 , 最近也非常积极 。 1月底 , 一则消息传出 , 引爆媒体:珠海国资拟向贾跃亭的FF投资20亿元 。
珠海也借鉴了上海对赌特斯拉、合肥对赌蔚来的经验 , 与FF设定了对赌条件 。
“谁又能确定FF不会成为下一个蔚来呢?”有媒体感慨 。
从某种角度来看 , 合肥之所以受到各界关注 , 与蔚来在资本市场的亮眼表现不无关系 。
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早期 , 上市企业不多 , 因此 , 蔚来、理想、小鹏和特斯拉 , 就成了资本的宠儿 。
蔚来股价最低时 , 一度跌至1.19美元 。 而今 , 蔚来的股价已经涨到了接近58美元 , 涨幅超过48倍 。 如果当时买了20万元蔚来股票 , 现在就几乎可以财富自由了 。
目前 , 特斯拉市值已超过8000亿美元 , 蔚来、理想和小鹏的市值分别为903亿、275亿和375亿美元 。
但这一情况即将被改变 。
一个原因 , 是野心勃勃的跨界玩家和传统车企 , 正在对造车新势力形成狙击之势 。
去年全年 , 全中国卖出了2531.1万辆车 , 其中新能源车只占5.4% 。
这个市场仍然是传统汽车的天下 。
在新能源车和智能汽车领域 , 它们早已有了相当积累 , 只是囿于赛道太多 , 还没有全力投入 。
在中国市场 , 今年3月 , 大众的纯电动车ID.4就将交付 。
“随着ID.4的推出 , 大众将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 。 ”大众方面称 。
而那些跨界玩家 , 比如谷歌、苹果、华为和恒大 , 也各有优势 。 比如苹果有出色的软件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 , 华为有世界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 。
“卖房送车行不行?如果恒大每卖出一套房子就送一辆车 , 一年送出去10万辆车 , 瞬间就能碾压很多新能源车企 。 ”董明说 , 跨圈营销 , 也是造车新势力很难做到的 。
接下来 , 造车新势力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 它们背后的地方政府 , 也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
另一个原因 , 是上市的新能源车企会越来越多 , 标的不再稀缺 。
目前 , 威马汽车已经完成了上市辅导 , 今年年初将在科创板上市 。 威马的总部在上海 。
而在科创板排队等待的 , 还有哪吒汽车和吉利汽车 。 哪吒汽车总部在浙江桐乡 , 吉利汽车总部在杭州 。
在可见的将来 , 还会有更多新能源车企上市 。 届时 , 市场的关注度会被分散 , 蔚来和合肥的明星效应也会因此减退 。
需要指出的是 , 合肥的成功 , 是天时地利的结果 。 但投资未必就有回报 , 追风口都有风险 。

|蔚来成就的“合肥效应”,不必太神化
文章图片
图3/3

2月1日 , 南京拜腾汽车关联公司南京知行再成被执行人 , 执行标的超过117万元 。
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到2025年 , 新能源车销售占比才能达到20% 。
也就是说 , 如果中国一年卖出2500万辆车 , 到2025年 , 新能源车能卖出500万辆 。
但据汽车媒体统计 , 中国至少有23个新汽车工厂正式投产或启动建设 , 年产能为499万辆 , 这些工厂里的绝大多数 , 将在2021年底或2022年竣工投产 。
这其中的过剩产能如何消化?
烧钱的新能源车企业 , 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财政黑洞 。
但无论如何 , 那些传统汽车工业布局比较完善的城市 , 在这一轮轰轰烈烈的造车大战中 , 胜出的概率更大 , 翻车的风险更低 。
“在我看来 , 重庆、长春、南京、杭州、广州和武汉 , 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合肥 。 ”董明说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